三百瓮黄齑的典故

  据说,在北宋嘉祐年间,河南开封地区有一位王书生。他上有七旬老母,下有妻子儿女,家境十分贫寒。他从少年时就立有大志,刻苦上进,熟读经书,希望有一天能够飞黄腾达,光宗耀祖。

  但是,天不遂人愿,王书生上京参加过数次考试,屡屡名落孙山。在残酷的现实打击下,他的意志开始变得消沉,整天长吁短叹,郁郁寡欢。

  有一次,同乡的好友请他去赋诗饮酒。怅然失意的他,几杯烧酒下肚,更平添了几分愁绪,不长时间他便喝的酩酊大醉,不省人事。

  在回家的路上,王书生东倒西歪地走着,一不小心滑进了汴河里。水神将他扶出,说:“先生在阳间还有三百千俸钱尚未使用,如果死了到哪去花呢?”

  王书生猛然醒悟,回到家后为自己近来的颓废行为感到后悔。在河神言语的鼓励下,他振奋精神,夜以继日地苦读,专心复习应考。

  到第二年,他果然金榜题名,中了进士。

  有个久不中举的书生听说这件事后,心想:“王书生酒醉落水,有河神相助,中了进士。我何不去试试运气呢?”

  一天,这个书生喝了几口酒,假装自己喝醉,也掉进汴河里,等待河神来救他。河神也将他扶出,书生借机问:“请问神仙,我在阳间有多少俸钱?”

  河神说:“我不知道你有什么俸钱,只知道你有三百瓮腌韭末(黄齑)还没吃完呢。”

  后来,“三百瓮黄齑”这一典故,用来形容寒士生活清苦。(魏子任)

  《苏黄滑稽帖》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