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之手的典故

  春秋楚襄王时,楚国十分强大。一次,楚襄王派自己的弟弟公子围和大将穿封戌率兵讨伐邻近的郑国。楚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逼近郑国的重镇城麇。

  城麇的守将是郑国的大夫皇颉。皇颉听到楚军已兵临城下,立即率兵出城抵御。但皇颉哪里是楚军的对手,打了没有几个回合,眼见不敌,只得败阵而逃。 

  公子围和穿封戌见了,一起拍马紧迫。穿封戌的马跑得快,跃马上前,把皇颉活擒过来。郑军见主将被擒,兵无斗志,纷纷投降,城麇便被楚军攻破。

  进入城麇后,公子围仗着自己是王弟,和穿封戌争功,硬说皇颉是被他所擒。穿封戌不肯相让,两人便争执起来。随军的太宰伯州犂是个惯于耍弄权术的家伙,他有心讨好公子围,便装出一副公正的样子说:“你俩不要再争了,我来给你们作公证人,判定这是谁的功劳,怎么样?”

  “你用什么方法来判定呢?”公子围和穿封戌一起问。

  “这很简单。我只要把皇颉找来,让他当面指认一下是谁擒住他的,不就行了吗?”

  穿封戌想,皇颉是我擒获的,他一定不会认错,就同意了。

  公子围知道伯州犂一定会玩什么花样,帮自己争到这件功劳,也同意了。

  于是,伯州犂派人把俘虏皇颉带上来,先向他说明原委,然后故意把手抬得高高的,十分恭敬地指着公子围说:“这位是公子围,是我国国君的弟弟,国君十分宠爱他。”

  接着,伯州犂又故意把手压得低低的,满不在乎地指着穿封戌对皇颉说:“他叫穿封戌,是楚军的一员将领,他原是一名县尹。你如实说,到底是谁俘获了你?”

  皇颉也是个聪明人,他从伯州犂的手势中明白了伯州犂的意图,加上他心中恨穿封戌俘获了他,便顺水推舟地撒谎说:“是公子围俘获了我。”

  伯州犂听了,便判俘获皇颉是公子围的功劳。

  穿封戌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气得目瞪口呆。

  后来,“上下之手”这一典故,用来形容玩弄手段,耍弄权术,颠倒是非,通间作弊。(梅初)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