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横渡太平洋(二)
- 2014-05-15 15:32
- 孤筏重洋
- 作者:托尔·海尔达尔
- 来源:网络
月色朦胧中,木筏周围有一种飘渺奇特的气氛。坚实、发亮的木料边上挂着海藻,一片方帆的漆黑的轮廓,一间枝叶蓬松的小屋,筏尾一盏风灯的黄色光芒—这一切,像是神仙故事中的一幅画,而不是真的确有其事。
我们看到包围着孤筏的气氛的时候,便很能想像到:当第一次有人横渡这海时,一大队这样的木筏,排成扇形,远伸到天边,来增加找到陆地的机会。统治了秘鲁和赤道国的印加人土巴克·尤班魁,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曾率领一支几千人组成的木筏舰队,去寻找谣传的太平洋中的海岛。他找到两个岛,有人猜想就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他出去了八个月,才带着他的许多划手竭力划回到赤道国。在这好几百年前,康提基和他的随从,一定也以这样的队形出航。但是他们发现了波利尼西亚群岛,自无理由再挣扎回来。
我们常围着风灯,在竹甲板上坐一个圈,谈起一千五百年前从秘鲁出发的航海者,也有这一切类似的经验。灯光把长胡子人的大影子照在帆布上,使我们想起从秘鲁去的长胡子的白人。我们可以在神话和建筑方面追寻到这批人的踪迹,从墨西哥追到中美,追到南美的西北部,直到秘鲁。但在印加人到来之前,这神秘的文化,像摇身一变似的,在秘鲁突然不见了。然后在西方的若干孤岛上,这文化又突然出现了。
根据很有分量的原因,许多观察家认为,从墨西哥的阿兹特克人到秘鲁的印加人,这样伟大的印第安文化,是因为断断续续地受到敌人从东方渡海来犯而振兴起来的;所有的美洲印第安人,大体上说来,是亚洲的渔猎民族。他们在两万年或者两万多年以前,从西伯利亚渐渐渗入美洲。非常特殊的情况是:一度遍布于从墨西哥到秘鲁的高度文化,却没有逐步发展的丝毫遗迹。考古学家挖掘越深,出土文物所代表的文化程度便越高,然后到了一定之点,可以看出这古老的文化,是清清楚楚地从原始的文化中毫无根基地长出来的。
这古老的文化生长的地方,正是大西洋水流进来之处,在中美和南美的沙漠和热带森林区域,而不是在温带区域。无论在古代或是现代,在温带区域的环境中,文化总是比较容易发展的。
在南海的岛上,也看到这样的文物分布。离开秘鲁最近的岛是复活节岛。这岛虽然微不足道,又干燥,又贫瘠,在太平洋各岛中离亚洲又最远,然而岛上有着最深邃的文化遗迹。
我们走完航程一半的时候,正好相当于走完了从秘鲁到复活节岛的航程,复活节岛在我们的正南方,我们是从秘鲁海岸中部随便选一地点出发的,为的是仿效当年木筏出海的一般情况。如果我们在大陆更南一些,靠近康提基的田华纳科城的废墟那里出发,我们所得的风是一样的,水流便比较弱些,这风和水流会吹送我们漂向复活节岛。
我们经过了西经110°进入波利尼西亚洋面;现在波利尼西亚的复活节岛离开秘鲁比较近,我们离开秘鲁比较远了。我们是和南海群岛最外围的几个岛在一条线上。这些外围的岛是海岛最古老的文化中心。傍晚,作为我们发亮的指路碑的太阳从天空爬下来,渐次消失在西边的海里,余晖照耀,明霞绚烂。轻盈的贸易风,便为复活节岛的神奇故事带来了生命。黑夜的天空把一切时间观念都模糊了,我们坐着闲谈,长胡子的大头影子又映在帆上。
但是,在南方远远的复活节岛上,竖立着更大的人头,是石刻的,下颔浓须绕颊,面部带有白人的特征,像是在深思着许多世纪来的秘密。
1722年第一批欧洲人发现该岛的时候,石人已经这样竖立在那里了。根据当地人的传说,当目前的波利尼西亚族前二十二代的祖先乘大独木艇登陆,把岛上早期居留的人杀掉的时候,石人已经这样竖立在那里了。这批新来的原始民族,是从更西边的海岛上来的。但是复活节岛上的传说认为,最早的一批居民,亦即该岛的真正发现者,是从远远的、太阳升起的地方来的。在这方向,没有别的陆地,只有南美。由于这许多不知名的当地的建筑家早被消灭了,复活节岛上的巨大石人头,便成了无法解决的古代神秘的最突出例证之一。在这没有树木的岛的山坡上,到处都有巨大的人像高耸入云。那是雕刻得很精美的石人巨像,是一块整石刻的,有普通房子三四层楼高。古代的人民怎么雕成、搬运、竖立这样巨大的石像?似乎还怕这问题不够麻烦,他们更在一些离地三十六英尺的头顶上,放了一块非常大的、刻成假发形状的红石。这一切是什么意思?这许多已经消失了的建筑家,能够解决对现代第一流工程师说来都是够困难的问题,究竟有些什么样的机械知识?
如果我们把点点滴滴集中在一起,以秘鲁来的木筏上的人作为背景,便不难解决这复活节岛上的神秘。那古老的文化在这岛上留下了痕迹,时间的巨齿还不曾把它啃掉。
复活节岛是远古一个熄灭了的火山的山尖。由古代有文化的居民铺成的大路,伸展到保管得很好的海边登陆地带,从路基可以看出,围绕着岛的水位,在当年和现在是一样的。这里不是一个缩小了的大洲的残余,而是一个极小的孤岛。无论是在成为灿烂的文化中心的当年,或是在今天,它都是一个这样小小的、孤立的岛。
在这锯齿形的海岛的东角上,有一个复活节岛火山熄灭了的喷火口。在这喷火口里,是一片令人惊异的、雕刻家的采石地和作坊。根据民间传说,当时他们匆匆逃到岛的东端,那里正在展开激烈战斗,战斗结果是现代的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得胜,成为岛的统治者,把原来居民中的成人都杀了,丢在坑里烧毁。现在这里的情况,和几百年前这群古代艺术家和建筑家离开的时候,是完全一样的。艺术家们工作的突然中断,使得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复活节岛喷火口中平日工作的一般情况。雕刻家的坚如燧石的石斧,散放在他们工作地点附近。这表明这支先进的民族,对于铁,和康提基的雕刻家一样,都是无知的。康提基他们从秘鲁被逐逃亡,在安第斯的高原上,留下了同样的巨大石像。在这两个地方,都能找到采石地。传说长胡子的白人在那里,用更坚硬的石斧,直接从山边凿下三十多英尺长的石块。在这两个地方,重达数吨的大石块,在崎岖的路上搬运了好多里地,然后矗立在那里。那都是一尊尊巨大的人像,或者是把一块块大石叠起来,成为不知是做什么用的高台和城垣。
在复活节岛喷火口里的壁龛上,许多没有雕成的巨像还躺在当初动工雕刻的地方。由此可以看出进行这工作的不同阶段。那里最大的人像有六十六英尺长,在造这人像的人不得不逃跑的时候,快要完工了。如果这尊石像完了工,矗立起来,将和一所八层楼的房子一般高。每一尊石像都是从一块整石中雕凿出来的。从围绕着石像的雕刻家工作场所看来,对每一尊石像同时工作的人并不多。复活节岛上的石像和南美洲的大石像一样,都是仰卧着,双臂弯曲,两手放在肚子上。在从作坊里运出去,运到岛上安置的地方以前,这些石像的细节,都已全部完工。采石场上的最后阶段,是大石像和石壁相连之处,只剩背后下面一凸起狭条;到后来这一狭条也要凿去的,凿完了用石头把大石像支着。
很多这样的石像刚被拖下来,拖到喷火口底,放在斜坡上。但是有几尊最大的石像已经搬上去,运出了喷火口,在崎岖的路上运了好几里,然后矗立在一座石坛上,头上放着一块特别大的、红色的凝灰岩石。这运输本身,就像是一个完全不可解的谜。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确是搬运了的;我们也不能否认从秘鲁失踪的建筑家,在安第斯山中留下了同等大小的巨石像,这证明他们是这方面杰出的专家。就数复活节岛上的石像体积最大,数目最多,该岛的雕刻家又自成流派。这已经绝灭了的、有文化的民族,在太平洋其他许多岛上,也竖立了类似的、巨大的石人像。但是这些岛都较靠近美洲,而且处处都是把石像从远远的采石场搬到安置立像的地点的。我在马克萨斯群岛上,曾听到这些大石像如何搬运的传说。这些传说,与搬运石柱到唐加达布的巨门那里的民间故事完全相似。这便可以假设,这同一种族的人,在复活节岛上,会用同一的方法来搬运的。
雕刻家在石窟中工作的时间很长,但只需要几个专家动手。每次一尊石像完工了,搬运工作很快就办好了,但是需要很多人去做。小小的复活节岛,当时渔产丰富,全岛都已开垦,种了大批秘鲁甘薯。专家们相信,在这岛的繁荣的日子里,能供养七八千人口。把大石像拉上去,拉出陡峭的喷火口,约有一千人就够了;继续在岛上拉行,五百人就够了。
石像装上木框,拴上经得住磨擦的、用韧皮和植物纤维编成的粗绳,在用芋艿涂滑了的木料的圆石上,由大家拖着走去。古代有文化的人善于编织绳索,在南海群岛上的是很有名的,在秘鲁的更有名。第一批到秘鲁的欧洲人,曾看见急流和峡谷上架的吊桥,有一百码长,是用男人的腰那么粗的绳索造成的。
大石像运到了选定的地点,准备把它竖立起来的时候,第二个问题来了。大家用石子沙土,砌成一个临时性的斜坡,把石像的脚朝上、头朝下,一步步拖上坡去。拖到坡顶,石像从上面陡落下来,双脚直接落到预先挖好的坑里。斜坡都还在那里,紧挨着大石像的后脑,大家便顺着斜坡,滚一块极大的石头上去,放在石像的头上。这临时性的斜坡然后再拆除。像这样已经堆砌好的斜坡,在复活节岛上有几处,等待着永不来临的巨像。如果我们不低估古代人的智慧,以及他们所能支配的时间和人力,便可以看出,这样的技术是很可钦佩的,但是毫不神秘。
但是他们为什么要造这些人像?又为什么必需从喷火口的作坊,再走四英里路,到另一采石场,去找一种特殊的红色石块,放在石像的头上呢?在南美洲和马克萨斯岛上,整个石像通常都是用这种红石雕的,当地人常不辞长途跋涉去取这种石头。在波利尼西亚和秘鲁,红色的头饰都是重要人物的一种重要标志。
让我们先看看石像代表什么人。当第一批欧洲人到这岛上的时候,他们看见岸上有神秘的“白人”,长得和岛上一般的人不同,男人有大长胡子。他们是第一批到这岛上的种族的子孙。后来的侵略者曾饶了这种族的若干妇孺的命。当地人宣称,他们的祖先有几个是白人,其余都是棕色人。他们计算得很正确:棕色的祖先是在二十二代以前,从什么地方迁移到波利尼西亚来的;而第一个祖先则是远在五十七代以前(即公元400年至500年)从东方乘木筏来的。从东方来的种族被称为“长耳人”,因为他们在耳垂上挂了重的东西,人工地把耳朵拉长了,挂到肩膀上。当“短耳人”到这岛上的时候,这些神秘的“长耳人”就被杀了。而所有在复活节岛上的石像,都和雕刻家本人一样,一律是长耳垂肩。
根据秘鲁的印加人传说,太阳之王康提基统治着一族长胡子的白人,印加人叫他们为“大耳人”,因为他们的耳朵都用人工拉长了,一直垂到肩膀。印加人着重说到,就是康提基统率的“大耳人”,在的的喀喀湖中一岛的战斗中被印加人消灭和逐出以前,竖立了在安第斯山中风吹雨打的大石像。
总之,康提基统率的白皮肤的“大耳人”从秘鲁西去,一去无踪,这批人对雕刻大石像是富有经验的。而提基统率的白色“长耳人”,从东方到复活节岛上来,正好也精通此道,他们动手雕刻,立刻雕得很完美。因此,在复活节岛上找不到丝毫痕迹,足以证明岛上这样的杰作是逐步发展而来的。
南美洲的大石像,和若干南海岛上的石像相比,彼此相似的程度,往往超过南海各岛之间的石像。在马克萨斯群岛和塔希提岛上,这些石像统称为“提基”,代表岛的历史上受到尊重的祖先。祖先们逝世后即被尊为神。由此便能解答复活节岛上石像为什么戴着奇异的红帽子。在欧洲人发现这些岛的时候,波利尼西亚各岛上,散居着若干红头发白皮肤的人,有的全家如此。岛上的人自己说,这些人是第一批到岛上的白人的后裔。有时岛上过宗教性的节日,参加的人都把皮肤涂白了,头发染红了,为的是要和他们最早的祖先相似。复活节岛上举行每年一度的大典时,主持典礼的人要把头发剃掉,为的是要把头抹成红色。复活节岛上大石像的红色大石帽,雕刻的样子和当地人的头发式样一般。帽子上有一个圆结,就像男人在头顶中央把头发打成一个传统式的顶髻。
复活节岛上的石像是长耳的,因为雕刻家本人有着拉长了的耳朵。他们特别选择红石雕成假发,因为雕刻家本人长着红头发。石像的下颔尖尖地向前弯出,因为雕刻家本人长着胡子。石像有白人的面貌特征:窄而长的鼻子,薄而尖的嘴唇,因为雕刻家本人不是属于波利尼西亚族的。至于石像头大腿细,双手放在肚子上,那是因为南美洲的人雕大石像,习惯上雕成这模样。复活节岛的石像上,惟一的装饰品是围在腰部的一根带子。的的喀喀湖畔康提基的古代废墟中,每一尊石像上都有这样一条象征性的带子。这是神话中太阳之神的标志:虹带。曼格里伐岛上有一段神话:太阳之神解下他的神带—虹,从天上顺着虹下凡,到曼格里伐岛上,把他白皮肤的子女留下,从此岛上有了人烟。在所有这许多岛上,太阳一度被认为是最早最先的祖先。在秘鲁也如此。
虽然我们的木筏载着我们向波利尼西亚的心脏径直漂去,使我们对这遥远的海岛,只能看见它在地图上的名字,其他什么也看不见,我们却仍然常常坐在甲板上,在闪烁的星光下,重述复活节岛上的奇异的历史。复活节岛上东方来的痕迹真是太丰富了,就是它的名字,也可作为一个例证。
地图上出现“复活节岛”,是因为偶然有一个荷兰人,在一个复活节的星期日,“发现”了这岛。我们却忘了,早已住在那里的人,对他们的家乡已经取了更有意义、更重要的名字。这个岛,至少有三个波利尼西亚名字。
第一个名字是“台|比托|台|汉纳”,意思是“群岛之脐”。这个含有诗意的名称,清楚地指出,复活节岛在其他更西去的许多海岛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根据波利尼西亚人自己的说法,这是复活节岛最早的名称。在这岛的东边,靠近传说中的第一批“长耳人”登陆的地方,有一块精心雕刻的石头叫做“金脐”。这“金脐”被认为是复活节岛本身的脐。有诗意的波利尼西亚人祖先们在东海岸上雕刻了岛之脐,并且选择了这离开秘鲁最近的岛,作为更西去的、无数的海岛之脐,这是有象征意味的。我们知道,波利尼西亚的传说,把他们这许多岛的发现称之为岛的“诞生”,这便更说明了,在所有各岛中,复活节岛被认为是“脐”,是各岛胎记的象征,是和他们的故乡的联络环结。
复活节岛的第二个名字是“拉伯·纽”,意思是“伟大的拉伯”。复活节岛以西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同等大小的岛叫“拉伯·伊提”,意思是“小拉伯”。当地人,习惯上都把他们的第一个家称为“伟大的……”,第二个家称为“新……”或者是“小……”,就是新旧地方一般大,也这样称呼。在小拉伯岛上,当地人的传说中,很正确地认为岛上的第一批人,是从伟大的拉伯、亦即是复活节岛上来的,那岛在东方,离美洲最近。这直接地表明了,当初移民是从东方来的。
这有关键性的岛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名称是“玛塔|卡特|雷尼”,意思是“望天之眼”。乍一看,这名称不知是什么意思,因为这地势比较低矮的复活节岛和其他地势比较高的岛一样,例如塔希提岛、马克萨斯群岛、夏威夷岛,都不是望着天的。但是波利尼西亚人这个“雷尼”—“天”字有双重意义,“雷尼”也指他们祖先的故乡,太阳神的圣地,提基背离了的山国。大洋中的海岛成千上万,而他们却是把最东面的岛,称之为“望天之眼”,这是有很大意义的。最重要的是,这同一类型的名称“玛塔|雷尼”,在波利尼西亚的意思是“天之眼”,是一种秘鲁的古老的地名,这地方是在秘鲁的太平洋海岸上,正对着复活节岛,并且就在安第斯山中康提基的古城废址的脚下。
复活节岛的扑朔迷离,使我们有了充分的谈话资料。我们在星光闪烁的天空下,坐在甲板上谈着,觉得自己参与了史前的全部探险经过。我们几乎有这样的感觉:从提基的时代以来,我们从没有做过别的事,只是在太阳和星星之下,扬帆大海,寻找陆地。
在航行开始时,我们在帆索上装了旋紧子,但是这东西磨坏绳子,我们就用普通的滑结来替代。日子久了,帆索日晒风吹,撑长了,变得松了,大家都得动手,把帆索捆紧在桅杆上,使那坚硬如铁的海柳木,不至与帆索相撞擦,撞到帆索断了掉下来。当我们正在又拖又拉最吃紧的时候,鹦鹉就开始用它那破嗓子叫道:“拉!拉!嗬,嗬,嗬,哈,哈,哈!”如果它把我们逗笑了,它也笑,一直笑到对自己卖弄的聪明摇头,然后在帆索上翻筋斗,翻了又翻。
起初,这鹦鹉是我们电台人员的克星。他们可能正高高兴兴坐在放无线电的那个角落里,全神贯注地带上耳机,说不定在和一个电台联系。接着,他的耳机突然坏了,一点不响了,无论他们怎样整理线路,转动开关,都没有用处。鹦鹉正忙着啄掉天线上的线哩。在开始那几天,那线是用小气球放上去的,特别有诱惑力。后来有一天,鹦鹉病得很重,蹲在笼子里,痴痴呆呆的,两天不吃东西,拉的粪里有闪闪发光的天线渣子。于是电台人员自悔出言不逊,鹦鹉也自悔行为失检,从此陶斯坦和纳德成了它的好朋友,鹦鹉哪里也不去睡了,只睡在放无线电的角落里。鹦鹉刚到木筏上,讲的是西班牙土音。班德宣称:在它开始学习陶斯坦的道地挪威音的口头禅之前,说西班牙语的时候早就带着挪威腔。
我们享受鹦鹉的幽默和它鲜艳的羽毛有两个月,后来,正当它从桅顶上顺着帆索下来的时候,一个巨浪从筏尾打下来。等到我们发现鹦鹉被冲下水了,已经太迟了。我们没有看见它。“康提基”也不能转过身来或是停住。如果有什么东西从筏上掉下水去,我们无法转回身去捞—有许多经验证明这情况。
在失去鹦鹉的那天晚上,我们情绪上有些低沉。我们知道,如果我们在晚上单独值班掉下水去,会得到同样的结局。我们加紧执行一切安全规则,夜班使用新的救命绳子,互相警告,不要因为头两个月万事大吉就相信我们是安全的了。不小心走错一步路,一个不经思考的动作,能把我们送上鹦鹉所走的路,就是在大白天也是如此。
两个电台人员从上木筏的第一天起,就工作艰巨。在亨伯特水流中的第一天,海水甚至从电池的箱子里淌出来,他们不得不用帆布把这感应灵敏的电台角落盖起来,尽可能不让大浪冲着。接着他们发生问题:怎样在这小小木筏上架一根够长的天线。他们试过放风筝把天线带上去,但是一阵风来,风筝直撞入海,不见了。他们又试放气球带天线上去,但是热带的太阳,把气球晒出洞来,气球瘪了,掉到海里。接着又有鹦鹉的捣乱。这一切之外,我们在享伯特水流中漂了两星期,才漂出安第斯山的死区。在这死区内,短波又聋又哑,毫无生命。
但是到后来,有一天晚上,短波突然接通了。陶斯坦的呼号,被洛杉矶的一个无线电爱好者收听到了。他当时正在拨弄发报机,和一个在瑞典的无线电爱好者建立联系。那人问我们用的是什么机器,他得到了满意的答复。他问陶斯坦是谁,住在哪里。当他一听到陶斯坦的住所是太平洋中木筏上的一间竹屋里,无线电就发出几个奇怪的响声,响声过去,陶斯坦才继续报告情况。那人惊魂已定,便从空中告诉我们,他的名字叫海尔,他妻子名叫安娜,她原籍瑞典,他会通知我们的家庭,我们都还活着,过得很好。
当晚,我们都觉得这事希奇:一个完全不认识的、叫海尔的人,他远在人口稠密的洛杉矶,当电影放映员,却成为我们自己之外,世界上惟一知道我们在哪里、知道我们都好的一个人。从这晚上起,海尔(或称为海罗德·凯贝尔)和他的朋友弗兰克·丘凡斯每晚轮流坐着,收听木筏发出的信号。赫曼收到美国气象局局长的电报,感谢他每天两次,用密码报告我们所在地区内的气象。这一地区内的报告一向很少很少,从来没有过统计数字。后来,几乎每天晚上,纳德和陶斯坦都和其他的无线电爱好者们建立联系。这些人把我们问候的话,通过一个无线电爱好者伊吉尔·勃克,发到挪威。
我们在大洋中部刚几天,安置无线电的角落里的咸水太多了,电台工作全部停顿。电台人员拿着旋子和焊条,日日夜夜忙得头昏眼花。那些遥远的无线电迷都以为木筏已经完蛋了。到后来,有一天晚上,我们的呼号冲入空中了,刹那之间,无线电那里嗡嗡之声乱成一片,像一个黄蜂窝;好几百个美国的电台人员都同时收到这个呼号,并且发电答复。
如果你误入电台人员的领域,你真觉得你是一屁股坐在一个黄蜂窝上。那里发潮,海水顺着木料钻上来,到处湿漉漉的。电台人员坐的地方,虽然是木筏上铺的一块橡皮,但是如果你一碰发报机,你的屁股和指尖都同时触电,受到一震。如果我们外行之中,有人想到这设备齐全的角落里偷一枝铅笔,不是头发直竖起来,便是手和铅笔头一碰,发出火花。只有陶斯坦和纳德以及鹦鹉能在这角落里逛出逛进,安然无事。为了我们其余几个的安全,我们用一块硬纸板,标出这是危险区域。
有一次深夜,纳德坐在角落里,正在灯光下修理无线电,突然抓住我的腿把我摇醒,告诉我:他正和一个人谈话,那人就住在奥斯陆郊外,名字叫做克里斯丁·艾门生。这可以算得是一个业余无线电联络的新记录。那天是8月2日,我们已绕地球行驶了六十多度,因此奥斯陆是在地球的另一头。第二天是哈康国王七十五岁诞辰,我们直接从木筏上发电向他致贺。隔天又听到克里斯丁了,他发给我们一封国王的回电,祝我们继续好运,航行成功。
虽然早在康提基当年,还没有短波电台从空中传递消息,但是在我们下面的海浪,却和早年一样,不住地漂送木筏向西去,和一千五百年前的情况相同。
我们接连几个星期看着星星在穹苍顶上的运行,看着星星来定向航行,其容易真使人难于相信。晚上,没有其他什么东西可看。一到夜里,我们都知道各个星座的位置会在哪里,夜夜如此。我们向赤道漂去时,北方的地平线上清清楚楚地升起了大熊星,我们都担心,怕会看到北极星。从南方去,经过了赤道,就会看见北极星的。这时成为东北风的贸易风吹来了,大熊星便又沉下去了。
古代的波利尼西亚人是伟大的航海家。他们航行定方向,白天靠太阳,晚上靠星星。他们关于天体的知识是惊人的。他们知道地球是圆的。他们对于深奥的概念,例如赤道、南北热带等等,都有专门名词。在夏威夷的波利尼西亚人,把海图刻在圆葫芦上。在其他若干岛上,他们用枝条编成详细地图,附上贝壳作为岛屿,用细枝来代表各股水流。波利尼西亚人知道有五个行星,他们称之为移动的星,以区别于位置固定的星。他们对固定的星的名称有好百个。古代波利尼西亚的优秀航海家,熟悉各个星在天上出现的不同位置,一夜之间会转换些什么地方,一年之间,时季不同,又有什么变化。他们知道什么星在什么岛的上空。有的星夜夜在某岛上空照耀,年年如此,便以星名作为岛名了。
他们懂得,繁星满布的天空,像是一个闪闪发光的大罗盘,从东转到西;他们头上的各个星星,总在指点方向位置,告诉他们北去或是南去多远了。当年波利尼西亚人探了险,把目前这一大片领域—最接近美洲的整个洋面控制了之后,在后来的许多世代中,曾在若干海岛之间舟楫往返。根据历史上的传记,当塔希提岛的部落首领去访问夏威夷的时候,舵师根据太阳和星星测定方向,先向北驶,等到头顶上空的星星指出,他们已经和夏威夷在同一纬度了,才转一个弯,向西驶去,驶离目的地不远,再看飞鸟和云霓的动向,便知道这群岛在哪里。夏威夷群岛在塔希提岛以北偏西几度,相去有两千多海里。
波利尼西亚人广博的天文知识,以及计算异常透辟的日历,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一定不是从西方的米兰尼西亚人或者马来亚人那里来的。但是,又是那在古代已经灭绝了的、有文化的种族—曾在美洲将丰富的文化传授给阿兹特克人、马亚人、印加人的“白皮肤长胡子的人”—曾编了一种相似得出奇的日历,并且具备相似的天文知识。那时候,欧洲在这方面的知识是很落后的。波利尼西亚和秘鲁一样,根据他们的日历,一年开始,是特定在七曜星座第一次从地平线上露出来那一天;而且这两个地方都认为,这个星座是保佑农产丰收的。
在秘鲁向太平洋倾斜的一片沙漠中,至今还屹立着远古天文台的遗迹。这又是那有文化的、神秘的种族的遗物。他们曾雕刻大石像,建造尖塔,种植甘薯和葫芦,以七曜星座升起那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康提基扬帆于太平洋上的时候,已经懂得星辰的运行了。
7月2日,我们值夜班的,已经不能安然无事地坐在那里观察夜间的天象了。在吹了几天温和的东北风之后,风势大了,海面汹涌。到了深夜,月色明朗,风力疾劲。
四个人躺在竹屋里打鼾,陶斯坦坐在那里发电报,我值班掌舵。将近午夜,我看见一个异乎寻常的大浪,从筏尾向我们扑来,在我迷蒙的视野前横扫而过。在这大浪后面,我看见紧跟着两个更大的浪,浪尖泡沫飞溅。假如我们不是刚经过这地方,我一定以为我看见的是被危险的暗滩所激起来的高潮。当第一个大浪像一座长城似的在月光中向我们奔来的时候,我大叫一声,让大家小心,同时转动木筏,调整方向,准备应对大浪冲击。
当第一个大浪冲到我们跟前的时候,木筏把筏尾往旁边一翘,顺着涌起的浪峰向上漂去,浪峰下泻,浪尖沸腾,嘶嘶发响。我们在沸腾的泡沫中驶过,泡沫从木筏的两旁倾下来,而那大浪本身便在我们下边滚过去了。大浪过去的时候,筏头一翘,筏尾领先,我们滑下去,滑到一片宽阔的浪谷里。紧接着,第二堵水墙来了,一涌而起,又急急忙忙地把我们抛入空中,扔过墙顶,洁净的水像小山一般压向筏尾,结果把木筏一抛,筏身一下子横了过来,被大浪冲击,无法很快地把它扭转来。
第三个大浪奔来,从一条一条的泡沫中涌起,像一堵水晶墙,刚赶上我们,墙的上半截便倒下来了。在倒下来的时候,我看无计可施,只能用尽气力紧抓住一根从竹屋顶上伸出来的竹竿,憋住了气,觉得我们的身子,以及我周围所有的东西,都在咆哮着的涡漩的泡沫中飞向天空。转瞬之间,我们和“康提基”又漂在水面上,悄悄地滑向浪的另一面去了。这三堵大浪组成的墙在我们面前奔去,筏尾的水中,有一连串椰子在月光下浮沉。
最后那一个浪猛力冲击了小屋,陶斯坦连头带尾被抛到电台那一角里,其余的人被声音吓醒了。海水从木料缝中冒上来,从墙上钻进来。木筏前半部靠左舷的竹席被冲破了,成了一个小坑,潜水篮子放在筏头上被打扁了,除此之外都未遭损害。我们始终无法明确解释那三个大浪是从哪里来的,有可能是由于海底的震动,这在这一带是不希奇的。
7月21日,风突然又停了。天气闷热。我们有了上次经验,知道这大概是什么意思。果然不错,从东从西从南几阵狂风一吹,便转成一股南风,浓重的乌云又从地平线上冒起来了。赫曼拿着风力测定器一直在外面,测出风速已达每秒钟五十多英尺。这时陶斯坦的睡袋忽然掉下水去了。以后几秒钟内发生的事,真是说时迟,那时快。
赫曼在睡袋落水时想去抓住,踉跄一步,掉下水了。我们在波涛汹涌中,听见一个微弱的声音喊救命,看见赫曼的头和一条挥舞着的胳膊,以及他四周有些模糊的、绿色的东西在水里转动。大浪冲着他,要把他冲离木筏的左舷。他是生死攸关,拼命在游回木筏。这时陶斯坦在后面把舵,我在筏头,首先看见他,把我们吓得浑身发凉。我们大叫:“有人掉下水了!”一面冲到最靠近的救生设备旁边。其余的人没有听见赫曼的叫喊,风浪太大了。但是一瞬之间,甲板上忙起来了。赫曼是一个游泳好手。虽然立刻知道他有生命危险,但是我们想他大概还来得及游回木筏边上。
陶斯坦离得最近,捞起身边的一个竹筒,筒上绕着救生艇用的长绳。但是这绳子被轧住了,这在整个航程中是仅有的一次。赫曼这时和筏尾相平行,但离筏有几码,他最后的希望是游到橹那边,抓住橹身。他没有抓住筏尾的木料,他伸手去抓橹身,橹身却滑走了。他浮在那里。根据过去的经验,东西一到那里,永无重返木筏之日。班德和我搬动橡皮艇下水,纳德和艾立克把救生带掷出去。这救生带上拴着一根长绳,原来放在小屋檐角上备用的。但是今天风太大了,它刚被掷出去,立刻被吹回到筏上。掷了几次没有成功,赫曼离开橹已经远了,他拼命向木筏游来,可是一阵阵的风,使他离开得更远了。他知道从此这距离将越来越大,但是他还对橡皮艇抱着一点希望。这时我们已经把橡皮艇搬下水了。没有绳子拴着,大概可以把橡皮艇划到赫曼那里。绳子原来是一头拴在木筏上,拉住这小艇的。但是没有这绳子,橡皮艇能否回到“康提基”上,那就是另外的问题了。无论如何,三个人在橡皮艇里是有几分逃生的希望的,一个人在海里则毫无指望。
接着,我们突然看见纳德跳出去,一头钻下水。他一手拿着救生带,一边游去,每次赫曼的头露出水面,纳德不见了,而每次纳德冒上来了,赫曼又不在。一会儿,我们同时看见了两人的头,他们游到一处,抓住了救生带。这时橡皮艇已拉上筏。纳德挥舞着胳膊。我们四个人拉住救生带的绳子,眼睛盯住就在他们后面的又大又黑的东西。拖啊,这是性命交关的事!水里那个不知是什么的东西正把一个墨绿色的大三角形推上浪面,纳德那时正向赫曼游去,见了几乎吓一大跳。只有赫曼知道那三角形不是鲨鱼,也不是其他什么海怪。那是陶斯坦的不漏水的睡袋的一角。在我们把这两个人安全地拖上木筏后,睡袋也没有浮多久。那个把睡袋拖下水的东西,损失了一顿更好的伙食。
“幸亏我不在睡袋里头。”陶斯坦说道。说着,他重新掌起舵来。
当天晚上,除了这一句,再没有多少俏皮话。这之后,在一段长时期内,我们都觉得神经里、骨头里有一股寒流。但是寒冷中也搅和着温暖的感激之情,木筏上还是我们六个人在一起。
经过这两场风暴,“康提基”的节骨软弱多了。巨浪壁立,木筏要挣扎着上去下来,把所有的绳索都撑松了,木料总在漂动,使得绳子吃到筏木里。我们感谢上帝,我们遵照印加人的习惯,没有用铅丝;用了铅丝,那会在暴风中把整个木筏锯成火柴棍。又如果当初我们用了彻底干燥、十分轻漂的筏木,那木筏早就吸足了海水,沉到海底。是刚砍下来的树干中的浆汁,成为一种饱和物,阻住了海水渗入多孔的筏木。
不管怎样,在最后一次暴风雨之后,情况很清楚:我们一定既要浮着,又要大家在一起,走完我们面前这段短程,到达海岛上。
经过最后一次风暴后,我们无法肯定木筏最后会漂到哪里。我们离开马克萨斯群岛和土阿莫土群岛的距离相等。我们的位置意味着,我们可能很容易在两组群岛之间穿过,一个岛也看不见。马克萨斯群岛中最靠近的一个岛,在我们西北三百海里;而土阿莫土群岛中最近的那个岛,在我们西南三百海里。风和水流都没有定向,大体上是往西去,正好对着两组群岛中间广阔的洋面。
在西北面离得最近的小岛,不是别的,正是法图黑伐,就是那小小的、被热带森林包围着的多山的岛,我曾在那盖在木桩上的海滩小屋里住过,又曾听过那位老人讲起关于祖先英雄提基的生动故事。如果“康提基”停到那一片海滩上,我会碰到许多熟人,但是恐怕碰不到那位老人了。他一定怀着去和真正的提基见面的希望,逝世很久了。如果木筏对着马克萨斯群岛的群山前去,我知道群岛中的几个岛彼此相距很远,海水没遮没拦地轰击着悬崖,我们必须谨慎小心,掌好舵,向那少数几个山谷的口子驶去,口子里到最后总是狭长的海滩。
如果情况相反,木筏可能向土阿莫土群岛的珊瑚礁驶去,那里很多的岛是靠在一起的,遍布在一大片海面上。但是这一组群岛又名“低地群岛”,也叫“危险群岛”,因为整个结构是完全建筑在珊瑚虫上面的,其中有许多险恶的暗礁,以及长着椰林的珊瑚岛,离开水面只有六至十英尺。每一个珊瑚岛的周围都有礁脉环绕着,像是在保护。礁脉对这一带航行的船只很危险。但是,即使在珊瑚虫造成的土阿莫土珊瑚岛上,以及在熄灭了的火山遗迹的马克萨斯群岛上,都一样住着波利尼西亚人;两组群岛上的贵族家庭,都认为提基是他们的始祖。
早在7月3日,我们离开波利尼西亚还有一千海里的时候,大自然就能告诉我们,正如它当年告诉从秘鲁去的木筏上的原始人一样:前面大海之中什么地方,真是有陆地的。我们在离开秘鲁海岸足足有一千海里之前,还看到小群的军舰鸟。它们在约西经100°的地方不见了。这之后,我们只看见以海为家的小海燕。但是在7月3日,军舰鸟又来了,是在西经125°的地方,从此便常见小群的军舰鸟,不是高飞空中,就是猛冲到浪尖上,啄食飞鱼。飞鱼是为逃避海豚的袭击而飞出水面的。这些鸟不是从我们筏后的美洲来的,它们的家一定在我们前面什么地方。
7月16日,大自然所泄漏的秘密更多了。那天我们拖上了一条九英尺长的鲨鱼,它从胃里吐出一条没有消化的大海盘车来,这是它新近在什么海岸边吞吃了带到洋里来的。
紧接着第二天,我们第一次迎接了确实直接从波利尼西亚群岛来的客人。
在木筏上,这是有重大意义的时刻:在西边的地平线上发现有两只大海鹅,不久就飞到桅杆上空,飞得很低。它们的翅膀展开了有五英尺长,绕着我们飞了许多圈,然后双翅一敛,息在我们旁边的海面上。海豚立刻冲到那里,在大鸟的周围游来游去,像要探听什么,但是双方各不相扰。它们是第一批活的信使,飞来欢迎我们去波利尼西亚。它们到晚上没有回去,还在海面上休息。过了午夜,我们还听见它们绕桅飞行,发出粗哑的叫声。
现在落到木筏上的飞鱼是另一种大得多的。我曾和当地人沿法图黑伐的海岸去捕鱼,认识这种飞鱼。
接连三天三夜,我们直奔法图黑伐而去。但是接着来了一股疾劲的东北风,把我们吹向土阿莫土珊瑚群岛。我们现在已被吹出真正的赤道南流,洋流已不像以前那样可靠了,常是有一天没一天的。洋流能像看不见的河流,在海面上四处奔流。如果洋流淌得快了,常是波浪多了,水的温度降低一度。洋流每天的方向和力量,可以由艾立克计算出来的和测量出来的位置之间的差别看出来。
在波利尼西亚的门口,风说了一声“通行”,便把我们移交给一股孱弱的洋流。这股洋流使我们大吃一惊,因为它是向北极流去的。风并没有完全停息—在整个航程中都没有过—在风势微弱的时候,我们把所有的一点破布都挂起来当帆。我们从没有一天是回头向美洲去的,在二十四小时内,我们最少也走了九海里;在整个航程中,每二十四小时的平均速度是四十二点五海里。
贸易风究竟硬不起心肠,在这最后一段航程中扔掉我们不管。它又来上班了,把倾斜着的木筏推着、撞着前去。木筏正准备进入世界上的一个新奇区域。
一天又一天过去了,越来越多的海鸟成群飞来,在我们上空绕着,无目的地四处乱飞。一天傍晚,太阳正要沉入海中,我们注意到鸟群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推动力。它们向西飞去,不再注意下方的我们,也不注意飞鱼了。它们飞去时,我们从桅顶上可以看到,都是沿着同一条线路直接飞去。说不定它们在上空看见了什么我们看不见的东西。说不定它们飞行是受了本能的支配。无论如何,它们的飞行是有计划的,直向最近的岛—它们生儿育女之所—飞去。
我们转动橹柄,使我们的航线和鸟群飞去不见了的方向完全一致。甚至在天黑以后,我们还听见失群的鸟在星月交辉的夜空中叫着,从我们上空飞过,飞行的方向和我们现在行驶的方向是一致的。当晚景色宜人,月亮微圆,月圆在“康提基”的航程中这是第三次了。
第二天,我们上空的鸟更多了。但是到了晚上,我们已无需依靠它们来指点路程。我们发现了地平线上有一片奇异的不飘动的云。其他的云都是小小的羽状卷云,是从南方来的,跟着贸易风飘过天空的穹顶,一直飘过西方的地平线不见了。我曾在法图黑伐岛上看见过这种贸易风带来的云在飘动,我们在“康提基”上也曾日以继夜地看到过这种云飘动。但是这西南方地平线上的一片孤云并不飘动,它像一股狼烟,直冲云霄,贸易风带来的云就在旁边飘过。波利尼西亚人知道,在这种云之下就有陆地。因为热带的太阳晒烤着灼热的沙土,产生了一种暖空气升上天空,使得其中的蒸气在较冷的大气层中凝结了起来。
我们对着这片云驶去。日落之后,云不见了。风势不变,我们把橹拴紧了,无需掌舵,“康提基”也能对准方向驶去。现在掌舵人的工作是:坐在被磨得光滑发亮的桅顶的地板上,注意望,看有没有陆地的踪迹。
当天晚上,我们上空群鸟乱鸣,震耳欲聋。月亮几乎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