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三神童
- 2016-11-11 11:27
- 名人故事大全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本篇所记述的,是福建的蔡学海、浙江的岑乾和江苏的方新三位围棋神童的故事。
一、蔡学海是看会的
蔡学海,福建人,自幼聪明伶俐。他的母亲张氏,是个大家才女,从学海两三岁时,便教他读书识字。蔡学海对母亲教给他的字,只看着母亲写一遍,就能模仿下来;对母亲教给他的文章,只看两遍就能背诵。因此,到他六岁的时候,就被送到私塾读书去了。由于他学习专心,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
他的父亲是个围棋迷,每逢与人下棋,虽然棋艺一般,却是怎么也不服输。由于他不服输,这棋就得一直下,往往不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他不停,不到晚上看不见的时候,他不散。时间一久,别人就送了他四句话:“下的次数最多,赢得次数最少,进步的幅度最慢,棋艺的技术最差。”
父亲听了这些话,感到符合实际,一笑了之,从不计较;儿子听了这四句话,却感到很别扭。蔡学海决心弄个明白,看看父亲到底输在哪里。因此,每逢下学回来,只要遇到父亲下棋,他便端坐一旁专心地看,一来二往,他便懂得了棋路。时间一久,他终于明白,父亲的输,就输在只守不攻,总怕人家吃他的子,而不想如何去吃别人的子。结果,越守越被动,最后以败局告终。
蔡学海七岁那年的一天,父亲又跟别人下棋,下到一个最紧要的关头,他凑在父亲耳边,如此这般地说了几招棋。可他的父亲却说:“你一个小孩子,懂得什么?去去去!”
对蔡学海的几招棋,父亲一招也没用,结果仍然以失败告终。
事后,学海把棋当着父亲的面重新摆上,把对方当时是如何走的,父亲又是如何走的,重复了一遍;然后,他又把棋局重摆上,换用自己当时点的几招,结果由被动变主动,最后使对方成了败局。
父亲一看,高兴地问他:“儿子,你是什么时候学会下围棋的?”
蔡学海说:“看会的!”
从此以后,蔡学海每逢下学回来,见到父亲与别人下棋,再从旁指点,都能转败为胜。
客人不服,认为爷俩下他一个不公平,要单独和蔡学海对局,结果仍然是学海赢,客人输。
客人最后叹道:“这孩子的棋路,是一般人所想不到的!”
不几年,蔡学海的学业没有丢,而下棋的技巧,在家乡却再也找不出一个能胜他的了。于是,围棋神童的称号不胫而走。
二、岑乾是练会的
岑乾,浙江余姚人,也是个在校学生,由于聪明,在班中的学习成绩也是数一数二的。
有一天下午,他的父亲和一位朋友下围棋,正好岑乾下学回来,天虽不热,却看到父亲的脸上汗珠滴滴。他凑上去一看,方知这盘棋父亲败局已定,正前保后守,形势严峻。关键时刻,岑乾在父亲的耳旁悄声嘀咕几句,父亲不由得眼中一亮,似有恍然大悟之色。结果,他按着儿子的指点,连出三子,使得对方手忙脚乱,防不胜防,连连退让,最后以失败告终。
客人用手抹了一把汗,惊心未定地说:“好厉害的三招回马枪!”
父亲却谦虚地如实奉告:“这三子并非我的招数,而是岑乾给我指点出来的。”
然后,他又兴高采烈地问岑乾:“儿子,平时没见过你下棋,你是怎么学会的呢?”
岑乾说:“是练出来的!”
原来,岑乾在老家浙江余姚读书时,并不会下棋。特别是由于功课紧张,在父亲与人下棋时,他是连看都不看的。但是,后来跟父亲迁居到杭州,这里的孩子多爱好围棋,每逢放学后,便拉上他去玩。开始,他只是看,后来就试着下,再后来,就会下了。同学们都想赢他两盘,无论输赢他都奉陪到底,这就是他所谓的“练棋”。不久,他就只赢不输了。同学们不服气,就一个一个地和他接着下,实行“轮番大战”,不料,这更增强了他的棋艺。
父亲和那位朋友听了他练棋的过程,都很高兴,便分别和他对了一局,结果,都被他的奇招异术给打败了。消息传出后,社会上的各界人士都来找他下棋,仍然不是他的对手,于是,他围棋神童的名声传遍了整个余杭一带。
当时在北京有很多围棋高手,其中有位叫颜伦的老先生,是京城第一号人物,号称“天下第一手”。
岑乾九岁那年的一天,父亲因事进京,他便提出也要去,定要会会这“天下第一手”。父亲也认为让他见识见识也好,能使他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防止产生自满情绪;于是便带了他一块儿进京。
颜伦是个爱才之人,听说江南来了个围棋神童,姓岑名乾,年只九岁,很是震惊,也就欣喜地接待了他,并且主动和他对了一局。结果,老的输了,小的赢了。
颜伦无限感慨地说:“这才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啊!”
“天下第一手”输给了一个九岁的神童,消息传出,轰动了整个京城,不少文人墨客前来走访。
当有人问及岑乾是怎样战败“天下第一手”时,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了下述几句话:“‘天下第一手’不愧为‘天下第一手’,他的棋艺的确很是高明,棋路变幻无穷。我在和颜老先生下棋前,曾十日闭门谢客,十日提前练兵,十日静心养性,即使这样,在我和他对垒的时候,开始还是手忙脚乱呢!”
从此,岑乾拜颜伦为师,最终也成了闻名天下的高手。
三、方新是学会的
方新,江苏江都人,才思颖悟,六岁上学,到七岁时便能诗会文,成了当地知名的小才子。但是,在全县一次围棋比赛中,他竟一举夺魁,成为轰动县城的围棋神童。这年,方新七岁。
不久,当时的大文学家王世贞和他的好友李釜云游天下名山大川,路过江都,听说了这件事,都很感震惊。
王世贞大发感慨道:“奇闻,奇闻,真是奇闻啊!”
李釜却低头不语,像在沉思什么。
王世贞一看,已经明白他的想法,于是用带有激将的口气对他说:“李兄乃是号称‘海内第一品’的围棋高手,此时此刻有何感想?难道不想去会他一会,看看是真的高手,还是徒有虚名?”
李釜笑道:“王兄说对了,鄙人正有此意!”
于是,两人一路谈笑风生,来到江都城内找到方新。
李釜隐去身分,对方新说:“我和王先生乃江北客商,路过此地,听说你有围棋神童之称,十分敬佩;鄙人对围棋也略知一二,很想与小相公对垒一局,不知肯否赐教?”
方新见此人彬彬有礼,便也坦然而又虚心地对客人说:“李公不必客气,学生对于围棋,只是略知皮毛而已,至于‘神童’之称,也是讹传,大不可信。不过,既然李公前来赐教,学生理应领教。”
于是,两人约定三局见分晓。
对垒开始。第一局,李釜胜了方新;第二局,双方激烈争战,打了个平手;第三局,方新战胜了李釜。
比赛结束,李釜感慨万分地对王世贞说:“棋路奇出,后生可畏,这孩子将来的前途实在是不可限量啊!”
随着方新大战“海内第一品”,他的名声越来越大,越传越远。
接着,有关方新棋艺来源的问题,便被染上神秘的色彩传了出来。
说是有一天上午,方新去私塾上学,途中遇到一位白须老人,约他第二天早晨去唐昌宫,教他下棋。第二天一早,方新便按照老人指给的路线,来到一座山中,见有一座宫殿,金碧辉煌,老人正在宫殿门口等着。方新进去,先向老人见过礼。不料,老人说他来晚了,错过了领悟棋路的最佳时辰,让他明天再来。次日,方新四更起床,五更来到唐昌宫,老人笑着说:“孺子可教!”
于是,把他带到宫内的一间棋室,传了他七七四十九套棋路,九九八十一般变化。
等他学完棋后,老人送他出来,再回头一看,老人、宫殿,还有那山,都不见了,只有那高超的棋艺却记得清清楚楚。
当时的著名文学家和学者胡应麟,听到这个传说,不相信有“神人授棋”之事,专程来到江都,找他当面核实。
方新笑着说:“这完全是别人编造出来的!至于我的棋艺从何而来,那全是自己下功夫学来的!”
接着,方新便给胡应麟谈了自己学棋的过程。
方新从小喜欢读书,也喜欢下围棋。在上学时,多是利用业余时间研究棋艺。后来有人找他外出下棋,他便向老师请假。此事被父亲知道了,生怕他因为下棋荒废学业,便劝他一心不可二用,要专心读书才是。可是,他没有听。父亲听说他有时又请假外出下棋,很生气地打了他,但方新依然我行我素。
父亲对他确实感到无可奈何了,便问他:“你到底是想念书,还是想学下棋?”
方新真诚地告诉父亲说:“我决心读好书,也决心下好棋!”
父亲一听,担心地说:“这样,你的精力够用吗?”
方新回答:“完全可以。”
父亲不信,去学校了解他的学习成绩,见儿子果然并没有荒废学业。从此,也就没有再干预他。
方新十三岁的时候,已成了闻名天下的围棋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