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方域戏作葫芦诗
- 2016-11-11 11:20
- 名人故事大全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侯方域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小的时候,以能诗善文而被称为神童,其中有个“戏作葫芦诗”的故事,更是幽默有趣。
侯方域,字朝宗,号雪原,出生于公元1618年,河南商丘人。他的家庭,是一个书香世家。他自幼聪慧,爱读诗书,且能过目不忘,很受父母喜爱。由于他智力开发早,当他刚刚六岁的时候,便被父母送到学校读书去了。在学校,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邻里的夸赞;可他并没有满足,而是认为:“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况且书海无边,知识无垠,有什么可骄傲的呢?要真正达到古人所说的‘受八州而不满,旱九年而不枯’,还须要加倍地发奋努力才能达到。”所以,他把老师的表扬、邻居的称赞、父母的宠爱,作为鞭策和激励自己的动力,读书也就越发勤奋了。
在读书中,他虽然攻读经书,但更喜欢读文学。他把唐朝的韩愈、宋朝的欧阳修,当作自己的偶像和奋斗的目标,因而在学习中也就把重点放在了研究他们两人的作品上。到他八九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出口成诗,提笔成文,成为闻名遐迩的神童了。
当时,凡是认识侯方域的人,只要见了面,就要让他吟诗,甚至一些文人学士、社会名流也要主动去拜访他。
但是,侯方域却不愿轻易动笔,卖弄诗文,除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一般不给人吟诗。
一个“戏作葫芦诗”的故事,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
有一天,几个和尚坐在菜地的葫芦架下休息,正好侯方域外出回家从此路过,几个和尚拦住了他的去路。侯方域再三向他们解释,说家中有急事,可那几个和尚就是不放,非要让他作一首诗,然后才肯放行。侯方域被逼无奈,又要急着回家,不愿意和他们继续争执下去,便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并要他们尽快出题。
和尚们见他答应作诗,一个个兴高采烈。但是以什么为题呢?恰在这时,有个和尚猛一起身,脑袋正好碰到葫芦架的一个大葫芦上,疼得他撇着嘴“唉哟”“唉哟”地直叫痛,引得其他几个和尚哈哈大笑,于是他们便说:“就以这葫芦架为题吧!”
侯方域刚才看到和尚的光头碰在了又大又圆又光亮的葫芦上,逗得他差一点笑出声来。今又听几个和尚竟要他以此为题,更觉得他们实在是太蠢,于是,便想以作诗戏弄他们一下。只听他开口念道:
葫芦架上葫芦藤,
葫芦架下葫芦明。
葫芦碰着葫芦头,
葫芦不疼葫芦疼。
众和尚听后,无不拍手称奇,哈哈大笑说:“吟得好,吟得好,全是葫芦!”
当他们笑过之后,仔细一寻思,方才回过味来,原来是受了侯方域的戏弄;再一看侯方域,早已走得没影了。
侯方域长大后,以工诗古文,善于叙事而成为著名的文学家,与当时的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合称为“四公子”。
清军人关后,他曾参加河南乡试,中副榜。其著作主要有《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