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力挺“战斗剧社”不顾安危观演

  贺龙与西南军区的“战斗剧社”

  战斗剧社组建于1936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前身是1928年贺龙和周逸群创建的湘鄂西苏区的红军宣传队,后因“左”倾路线危害被取消。 1934年10月,湘鄂西的红二军团与湘赣的红六军团在贵州会师,红军宣传队重新恢复活动。1936年春,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宣传队隶属二方面军政治部。同年7月,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西康甘孜会师,由李伯钊率领的红四方面军的工农剧社,从人力、物力上给红二方面军宣传队以大力帮助,使之成为“歌舞剧全能”的文艺团体,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命名其为“战斗剧社”。

  “战斗剧社”是以红二方面军的“战斗宣传队”为基础,于抗日战争中成立的八路军一二O师政治部文艺工作队。它是在贺龙亲自倡导和关心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南下前驻扎在西安。

  北平解放后,中央举行了第一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会。“战斗剧社”受命赴北平演出。此时剧社只有50人,但素质很好。贺龙指示剧社借演出之机到北平招兵买马,吸纳人才。

  不负贺龙所望,文代会期间,“战斗剧社”演出了歌剧《刘胡兰》、话剧《九股山上的英雄》、秧歌剧《种瓜》等优秀剧目,获得巨大成功,轰动了北平。青年学生纷纷报名参加“战斗剧社”。这一次招收了约500名青年学生。著名诗人高平,曾任《八一电影》主编的舒凡,著名舞蹈家刘英,就是这时加入剧社的。此时剧社才有了一定的规模。

  不久,贺龙又派人到东北购置乐器,聘请军乐教员,并从剧社挑选了几十名想学习军乐的年轻人,组建了一支军乐队。

  贺龙受命率领十八兵团解放西南的任务后,他决定把原来准备开赴西北的“战斗剧社”带到西南。

  1949年11月,贺龙把全剧社的同志集合在西安《群众日报》礼堂,作了3小时的动员讲话。他说:“祖国的大西南还没有解放。毛主席给我们的任务是配合刘邓大军解放大西南,还要解放西藏。你们跟我到四川去,这是一个很好的用武之地呀。

  四川是天府之国,文化底蕴很深,那里的艺术也好,特别是川戏,过去我看过,是个艺术水平很高的剧种。你们去了以后,要学会做群众工作和宣传工作。你们还要准备吃苦,从北京来的学生,是不是没有吃过苦啊?要把你们那个学生面貌彻底改换一下。”

  贺龙详细讲了“战斗剧社”到西南后的任务,向全体同志提出了殷切的期望。新入伍的北京青年们非常激动,连连高呼:“打到西南去!”

  随后,“战斗剧社”组成了一支前梯队与贺龙同赴成都,严寄洲担任队长。这支队伍虽然都是演戏的高手,行军时却天天掉队。到达新郑之后,严寄洲向贺龙报告说:“我们前梯队跟不上队伍,体力也不行了,怎么办?”

  贺龙说:“你们找汽车团,让他们想办法捎上你们走。”12月27日,剧社队伍乘运输队的汽车先到达新都。严寄洲和几名演员正碰到检查部队的贺龙。严寄洲上前敬礼。贺龙说:“明天要举行成都入城式了。你这个队伍,一定要军容风纪整齐,不能懒懒散散!”

  12月30日,严寄洲率领整齐雄壮的军乐队,紧跟在贺龙等首长后面,奏着《解放军进行曲》、《解放区的天》、《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乐曲,雄赳赳地进入了古城成都。

  部队进城清点战利品时,清出一辆美制宣传车,车身黄色。车上装上银幕,可以放映电影;打开后门,拉开平台,可以站在上面演讲;车两侧还可作售货台;车内有发电设备,车顶上有高音喇叭。贺龙首先想到了“战斗剧社”,对他们说:“这条‘老黄牛’,就给你们剧社了。你们要马上开展宣传工作,要把最好的节目拿出来演,先到广场演,以后到剧场演。不要怕花钱,要搞得气派。也让成都人民看看,我们解放军不是‘土八路’,是一支有文化的队伍。你们可以利用那辆宣传车,在上边广播嘛。你们还要广泛地联系知识分子,到各个大学去宣传。”

  于是,“战斗剧社”组织了仪仗队、军乐队、管弦乐队、秧歌队、腰鼓队和宣传队,有数百之众,浩浩荡荡,分赴全城各地和各大学演出、宣传。

  为支持剧社的演出,贺龙亲自到公园广场看演出。保卫部门考虑贺龙的安全,请他回去。贺龙考虑,如果他走了,对演员和观众的情绪会有影响;不走,保卫部门又难办,便说:“我尊重你们的意见,换个地方。”说着,他把藤椅挪到了一棵大树的后边,风趣地说:“这样,不会暴露目标了吧?”

  贺龙不顾安危,支持剧社的演出,给演员们,特别是新入伍的青年学生们以很大鼓舞,越演,劲头越足。这一次,“战斗剧社”演出了有300多人参加的大歌舞: 陕北秧歌、延安腰鼓和北方霸王鞭等,轰动了古城人民。不少人说:过去只听说八路军能打仗,不知道戏也演得这么好!

  “战斗”剧社在成都连续公演了歌剧《刘胡兰》、话剧《九股山上的英雄》、《保卫家乡》、《红旗歌》、《新旧光景》、《牛永贵负伤》等许多拿手戏。在召开欢迎起义军官大会之前,贺龙特地向剧社交代说:“你们把军乐队和最好的节目带到大会上去演,让国民党的军官们看看,我们不是‘土八路’!”他还让剧社负责人为起义将领作报告,介绍老解放区的文化工作。不少起义将领看后连说:想不到,老解放区的艺术能达到这么高的水平。

  “战斗剧社”在演出的同时,还按照贺龙的指示,派出了几个工作组,到四川大学、华西大学等著名学府,参加接管和进行宣传。工作组在大学里出板报,教大学生们唱歌、学扭秧歌,介绍老解放区的战斗和生活等,他们的活动吸引了不少大学生。很多学生纷纷要求报名参加“战斗剧社”。但因当时规定在校生不能参军,剧社不能接收。于是有些学生干脆把行李往剧社的办公室里一放,坐在上面,不批准参军就不走。剧社无奈,只好请示贺龙。他说,你们在北京招了一批高中生,现在又有了一批大学生,岂不更好!只要他们出于自愿,就收下吧,盛情难却呢!

  这样,剧社又多了一批知识分子,加上从北京招收的七八名大学生,一共20多人,组成了一支文学队。贺龙迁往重庆办公后,“战斗剧社”也随之前往。在同二野会师的联欢会上,“战斗剧社”和二野政治部文工团各自演出了精彩的节目。二野文工团在坚持大别山的斗争中受到很大损失,只剩下30多人。陈毅担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时,曾从三野拨给二野一个文工团。 贺龙和刘伯承、邓小平决定将这三支经受了战争洗礼的文艺队伍合为一家——西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正式命名为“战斗文工团”。战斗文工团共有700人左右。团长由“战斗剧社”的董小吾担任,政委由“战斗剧社”的陈播担任;两名副团长分别由二野的吴毅和三野的郭民担任。团部下属7队l室,即话剧队、歌剧队、乐队、舞蹈队、军乐队、少年艺术队和创作室。创作室由严寄洲、黄庆和负责。全团阵容之强,在全军堪属一流水平。此后,文工团还培养了一批知名作家、音乐家、歌唱家等。

  不久,贺龙又从重庆市要来一支全国一流水平的杂技队;另外又组建了一支青年文工团。但这两个单位直属军区文化部领导,不在文工团编制之内。

  战斗文工团成立之初,就派出歌舞队于1950年5月26日前后到川南军区剿匪部队慰问演出。话剧队在重庆首次公演的剧目,就是话剧《战斗里成长》。两个战斗联在一起,意味深长。

  贺龙和邓小平观看了“战斗文工团”的首场演出,对《战斗里成长》一剧给予高度评价和热情鼓励。文工团在重庆又公演了多场。接着,还上演了歌剧《女英雄刘胡兰》和话剧《工人万岁》、《第二次攻击》等,轰动了山城。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