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大师米开朗琪罗
- 2020-12-26 13:05
- 世界名人故事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在达·芬奇名声传遍意大利之际,一位比他年轻23岁的佛罗伦萨美术家出现在艺坛,很快就成为与他抗衡的强大对手。他就是西方最伟大的雕塑家米开朗琪罗(1475—1564年)。他与达·芬奇、拉斐尔并列为意大利文艺复兴艺坛三杰。
米开朗琪罗6岁时,母亲就死了,不得已托一个石匠的妻子照顾了几年。受生活环境影响,他从小就对雕塑发生兴趣。后来父亲送他进拉丁文与希腊文学校学习,但 是他却要学画画,父亲训斥也没用。13岁时,米开朗琪罗进入佛罗伦萨画家画室学画。1489年转到另一个画家那里学雕塑。后来当上美术学校的学生兼助手, 那里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人文主义学者集中的地方。他在那里干了14年,为自己成长为一名伟大的艺术家奠定了基础。不久,他离开佛罗伦萨到了罗马。
24岁时,米开朗琪罗作为雕塑家开始从事创作,制作了著名的《大卫》(雕塑)和《圣家族》(壁画),又为教皇在梵蒂冈的西斯廷小教堂画壁画,用了4年时 间,凭一个人在500多平方米的天顶上画了343人。对于如此宏大的工程,本该找一些人作助手,但最后他中意的只有一个调制颜料干杂活的,绘画只好都由他 自己来完成。米开朗琪罗画的这些巨人充满超人力量,善于表现丰富的运动,并达到戏剧性高潮。人们从中感受到的是对人类的庄严颂歌。
米开朗琪罗曾在著名画家古兰达约门下学习,但真正给他启示的是古代雕塑,他在致力于领悟古人成就时,也致力于解剖人体,研究人体的结构和运动,这使他成为 充分发挥人体表现力的美术家之一。不同于充满深邃智慧之美的达·芬奇的艺术,米开朗琪罗的作品以力量和气势见长,具有一种雄浑壮伟的英雄精神。或许,他是一位最接近贝多芬境界的美术家。在他的雕塑上,在他的绘画中,一个个巨人般的宏伟形象挺立起来,就连他塑造的女性形象,也都具有刚勇的气概,仿佛是神话中的阿玛宗女子。
米开朗琪罗早年的雕像《大卫》,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样,是美术史中最为人们熟悉的不朽杰作,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在用一块被弃置很久的名贵石材雕刻大卫形象时,他真正实现了把生命从石头中释放出来的理想,以精湛 的技巧、强烈的信心,雕凿出这尊完美的英雄巨像。我们知道,意大利15世纪两位最著名的雕塑家多纳泰罗和委罗基俄曾创造过两件同名雕塑作品,他们不约而同 地把大卫塑成少年,就像圣经故事讲的情形一样。而米开朗琪罗最惊人的地方,就在于他摆脱了文字记述的束缚,根据自己的要求,把少年大卫塑造成一位发育成 熟、体魄健美的青年男子,一位如神的人,从而极具表现力地传达出他对人的信心、对新社会理想的热情。从15世纪的少年大卫发展为米开朗琪罗的成人大卫,仿 佛象征了从早期文艺复兴转入盛期文艺复兴的历程。
体现在《大卫》中对理想的英雄形象的迷恋之情,在另一件著名雕像《摩西》上得到进一步发挥。与宁静的大卫不同,这位以色列人的领袖虽然坐在那里,但他肌肉 强健的形体中蕴含着无比的力量和内在的紧张感,威严的目光具有震慑一切的气势,这是一位真正的巨人,鲜明体现着米开朗琪罗“令人生畏”的风格。
米开朗琪罗晚年把大部分精力花在建筑上。1546年他成为建造圣彼得大教堂的总监,为这座天主教会最大教堂设计的弯穹以饱满、和谐、宏伟的造型,成为罗马最壮观的景致之一。
米开朗琪罗是一个顶尖的大理石像雕塑家,他认为艺术不是科学,而是“人的制作”,惟有将立体的实物从羁绊中“解放”出来,他才能得到满足。他认为绘画应取 法雕像的圆形特质,建筑则应本于人体的结构。他坚信人形象为至高无上的表达工具,故对古代雕刻家的认同感更加强烈。他也是新柏拉图主义者,对他而言,肉体 虽高贵,却也是灵魂在世间的樊笼。这种二元论使他的人物尤其动人,因为他的人物外表虽冷静,但内心却仿佛波涛汹涌而苦于无法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