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七岁能辞章是真的吗

  李贺七岁能辞章是真的吗

  李贺是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之为“诗鬼”,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和“诗佛”王维齐名。他在诗歌方面的杰出造诣,与他个人的天赋有关,可见《新唐书》对他的描写。

  李贺画像

  李贺在诗歌领域可谓天才神童,最直接的描述是“七岁能辞章”。他的诗才已经开始传播,当时著名的大文豪韩愈和皇甫湜听说后并不相信,于是两人就联袂前去一探究竟。他们见到李贺后,就出题让他写诗,李贺不慌不忙拿起笔就写了一首,就是后世极为出名的《高轩过》。

  这首诗共十四句,可分为三个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描写了两位大人来时的穿着、马匹、神态等,旨在说明他们的气派。李贺上去迎接,发现是皇甫湜和韩愈,就盛赞两位,一个是“东京才子”,一个是“文章巨公”。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还是夸奖两位大人,说他们才气和学识渊博,笔下的文章甚至可以弥补上天造化的不足。后四句为第三部分,写的是自己,说自己是“庞眉书客”,是穷困失意的但也胸怀大志颇有抱负,所以希望两位大人可以提携和帮助。

  作为一首应酬诗,李贺的这首《高轩过》是非常成功的,他也因此得到了韩愈两人的器重,之后多次对他伸出援手。不过后来也有人对这首诗的创造时间提出质疑,现在一般断定,它不是李贺七岁所写,而是他二十岁所作。

  李贺的的诗词全集

  李贺是唐朝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与李白、杜甫、王维等人齐名,而他的诗被称为是“长吉体”,继承了楚辞、汉乐府的遗风,最大的特点就是想象奇诡、语言瑰丽。

  《雁门太守行》

  李贺传世的诗作有许多,比如《雁门太守行》。据说这首诗,是李贺拜见韩愈时所递上的试卷的第一首,韩愈看后也十分欣赏。题目是古乐府曲调名,题材是边疆战争。

  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两句常被后世称道。它一方面是写景,黑云袭来,又突然一道阳光从云缝中射出;另一方面更是叙事,是两军交战前的对峙,敌军压进欲要攻城,来势汹汹,而守城一方严阵以待,气势如虹。以黑云和日光来分别烘托战争双方,这想象和描写手法,堪称世间少有。而颔联则是双方已经鏖战,角声满天从白昼到黑夜,而鲜血如胭脂一般在夜色里凝结成紫红色,奇特的景物描写手法从侧面烘托了战争的惨烈。

  颈联写援军到达,想要击鼓助威,可是夜里霜冻太重,连战鼓都擂不响。敌军人数众多、我方死伤惨重、天气极其寒冷,如此的困难之下,将士们仍然士气低迷,因为要报答君王的恩遇,已经视死如归。这样的报国之志,也正是诗人李贺所愿。

  整首诗,尤其是前四句,非常好地体现出李贺诗奇诡的想象和瑰丽的语言。以黑云、金日来想象对战双方,描写惨烈的战争却用到了黑、金、胭脂、紫等艳丽的色彩,非李贺其他诗人做不到。

  唐代诗人李贺为什么被称为“诗鬼”

  唐朝李贺也许算不上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但他可以说是最不幸的诗人。身怀诗才却一生不得志,27岁就早早驾鹤西去,这应该是后世被称他为“诗鬼”的原因之一。

  李贺画像

  首先,这个称号是对李贺在诗歌方面天赋的肯定,所谓“鬼才”。据说他七岁就能写诗,已名动京城。当时的大文学家韩愈和皇甫湜不信,就前去拜访。于是,两人给李贺出题,他也不紧张,拿笔就写下了一首《高轩过》,先说两位大人来时多么气派,在盛赞他们的学识和地位,最后说明自己的处境和抱负。虽然现在认定这首诗是李贺二十岁时所作,但也能说明他年少有诗才,声名远扬。

  可惜有如此大才的李贺一生却十分不幸,怀才不遇仕途不顺,使他悲愤,二十岁就已经“一心愁谢如枯兰”;之后妻子的早逝,又加剧了他的感伤。最终李贺只在世了27年就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李贺是极具想象力的浪漫主义派,他的诗歌常常涉及神仙和鬼怪。同样如此写诗的还有“诗仙”李白,与他不同的原因在于李贺诗歌的感情多是悲伤、苦闷的,这与他的境遇和性情有关。因此,李贺可以说是向死而写诗,是在用鬼眼在看人间,“诗鬼”名副其实。

  此外,“诗鬼”之名与李贺本人的长相大概也颇有关系。据记载,李贺长相十分奇特,也可以说是丑陋,身材纤细瘦弱,几乎长到一起的眉毛,手指很长像鸡爪。这不像鬼,像什么呢。

  李贺的致酒行原文及译文

  《致酒行》是李贺的一首七言乐府诗。据说,这首诗是李贺在被人陷害不得参加进士科之后,回家途中,借酒消愁时所写,因此全篇描述的是诗人与主人饮酒对话的内容,主要是在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情。

  “雄鸡一声天下白”

  开头两句,写诗人喝酒时,主人给他劝酒,并且祝他长寿。第一句的“零落栖迟”,明确地表达出诗人遭到陷害后的潦倒和落魄。三四句,借用了主父偃的故事,以他的“困不归”来比自己,境遇相似都是潦倒在异乡,而家人折柳思念自己的想象,更是加深了这种凄凉之感。这两句像是诗人愤愤地在对主人描述自己的遭遇。

  之后四句,则是主人听到诗人的遭遇后的回应,也就是致酒的话。主人也借用了一个典故,同样困顿的马周当年客居新丰,不仅“无人识”还遭到了别人的侮辱,境遇甚至更加糟糕。可是他坦然面对,后来凭借“两行书”,从而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主人的话其实就是在劝诗人看开一时的困厄,积极面对,抓住机会从而功成名就。

  全诗最后四句,是诗人听后的感慨。诗人表示自己原本是“有迷魂招不得”,现在听了主人的一席话,感觉就像是早晨雄鸡叫了一声天下就亮了一样幡然醒悟。诗人的雄心壮志也回来了,认为少年就应该有凌云之志,不能一蹶不振,自怨自艾。最后两句一反之前的沉郁凄凉,变得激昂向上。

  李贺被人们称为“诗鬼”吗

  李贺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后世对其评价很高,加上他的自称,他有不少的称呼,其中不少与李贺的生平事迹有关,也有些是对他诗歌成就的赞赏。

  李贺画像

  李贺字长吉,所以称为李长吉。他祖籍陇西,生于生于河南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三乡),因此他又有了陇西长吉、李昌谷的称呼。此外,李贺虽然从小家境贫寒,但祖上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郑王李亮,所以他有时也自称“唐诸王孙李长吉”。李贺一生仕途不顺,有三年时间任从九品的奉礼郎一职,这是他后来除军队幕僚外唯一的官职,所以他也被称为李奉礼。他还有一个自称是源于他写的《高轩过》一诗,他在诗中写自己是“庞眉书客”。

  以上的称呼都是源自李贺个人的生平,而作为一位诗人,李贺是以诗歌著称,所以他的另几个称呼是对他成就的肯定,在后世更为出名。

  比如,“鬼才”和“诗鬼”。说李贺是“鬼”有许多原因,李贺是浪漫主义诗人,诗歌常常涉及神仙鬼怪,而感情却非旷达清远,多是悲伤苦闷的,因此,李贺可以说是向死而写诗,是在用鬼眼在看人间。与他相对的就是,“诗仙”李白,同样是浪漫主义,区别就在于感情色彩上。

  此外,李贺也被与李白、李商隐两人并称为唐代三李。三人都姓李,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李白先于李贺,而李商隐又晚于他。将李贺与这两位诗人并称齐名,本身就对他的肯定和赞誉。

  李贺的诗集全集

  李贺的诗歌因为他独特的风格而被后世称之为“长吉体”,在诗坛中独树一帜,影响极大。李贺虽然英年早逝,但作品不少。据记载,晚唐时李贺的诗被整理成集,共233首,而宋朝以后流传至今共四卷220首。

  《李凭箜篌引》

  就内容和题材上来说,李贺的诗可以分为四种。一为借古讽今,他所处的中唐已经开始衰败,藩镇割据、朝政腐败、百姓疾苦,这样的国家和社会现状,主要是李贺为官时所作,他看在眼中写在诗里;二为发愤抒情,他一生怀才不遇、仕途失意因此内心愤懑不满,李贺的这类诗歌既有积极豪迈的也有消极抑郁的;三为神仙鬼魅,这是他想象力和浪漫主义的体现,而李贺以此常常抒发神鬼的虚假和生老病死的必然,多写鬼怪也是他不称为“诗鬼”的原因之一;四为咏人或咏物,实则是抒发自己和反映现实。

  李贺的诗受到了楚辞、汉乐府诗、李白杜甫诗等人之前诗歌的影响。这一方面,李贺大多写古体诗,尤其是乐府诗,却很少写当时的近体诗,据说流传至今他没有一首七言的律诗。此外,他较少写长篇,多写短篇诗歌。另一方面,李贺的诗想象奇特,语言瑰丽。奇特体现在他对神怪的描写以及比喻拟人方式的特别,而瑰丽则是因为他常常可以推敲熔铸自己的语言。

  李贺的代表诗有许多,出名的有《梦天》、《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南园十三首》等。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