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是什么人
- 2016-12-21 13:40
- 历史秘闻故事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崔颢是什么人
崔颢是什么人?崔颢是唐代的诗人,关于他的记载其实并不是很多。他是河南开封人,据记载在20岁左右的时候,便为了仕途去长安,中了进士。崔颢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所写的《黄鹤楼》,李白见了也为他放下笔了,可见他的思维敏捷,连诗仙李白都佩服。在《旧唐书》中,与王昌龄,孟浩然,高适相提并论,著有诗集《崔颢集》。
崔颢画像
崔颢考试中了进士,按理说他这样的才华不会在仕途上不如意,但是崔颢也仅仅在开元年间当过太仆寺丞,一个从六品或者从五品的官品,在天宝元年,曾担任过司勋员外郎,也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官。
其原因在于崔颢年轻时,年少轻狂,爱喝酒,赌博,小看女子,甚至曾经扬言娶妻必娶貌美的,如果厌倦了,抛弃了再娶。这样的品行,在现在看来,都为人不耻,更何况在古代。就因为这样,没有人在官场举荐他,以至于在仕途上郁郁不得志,空有满腔才华却无处施展。
崔颢早期的作品,多是描写夫人闺房之时,诗风浮艳,有轻薄之意。在官场上不如意的他,索性辞官,游历名山大川,更是去了塞北大漠,开阔了视野。也就在这个时候,崔颢的诗风骤变,变得慷慨豪迈,雄浑大气。
崔颢离家后在外游历了近20年,但是在后面,其仍旧没有回家。功名心重的他回到了长安,为谋仕途,最终死在了异乡。据记载,崔颢的品行很差,但是才华确实值得我们肯定。
崔颢的诗
崔灏是唐代一名才情卓著的大诗人,崔颢的诗也是后人追逐的对象,其中他的《黄鹤楼>已经成为了传世名篇,在很多唐诗选集中都会出现。崔颢的诗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他早年时游历四海,经常传出一些绯闻来,当时的人都为他所不齿,但是后来去了边塞,他精神视野大开,风格开始变得雄浑自然起来,在诗中也开始描述一些祖国边疆河山的风景,不再局限于小情小爱。
崔颢雕像
崔颢的诗中以《黄鹤楼》一诗为代表,传说中李白看到《黄鹤楼》这首诗时曾经自叹不如,其实不仅是李白,当时的很多文人墨客对于崔颢的才情都是推崇有加,不过可惜这一个有名的大诗人一生潦草也不得志,唐玄宗时期他只出任过太仆寺卿等比较低的官职。
全唐诗收录了崔颢的诗总共是42首,在这42首诗中无一不是精品,诗人一生中的际遇和情感变化都在这42首诗中体现出来了,现存的一些作品中,仍然可以看出年轻时的崔灏性格有些轻佻,多描述的是男欢女爱之情。
其实写作之人的心性最好判断,他们的心情从他们的作品中一眼就看出来了,崔灏在中年时期从军边塞,诗的风格发生明显变化,开始表达热爱国家,想要为国家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感情,这种感情在晚唐时期的诗人中是很常见的,不过显然崔颢描写的更加真实更加感人。
黄鹤楼崔颢
黄鹤楼位于今湖北省,是湖北有名的一座古楼。在黄鹤楼上,有着一首著名的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后来唐朝著名的诗人李白看到黄鹤楼的美景后,想要作诗一首描写黄鹤楼的美丽,但是看到崔颢的题诗以后,觉得自己已经无法创作描写黄鹤楼的诗了,因为崔颢的题诗实在是太完美了。可以说,崔颢创作的这首诗让李白折服了。
黄鹤楼崔颢
崔颢早年的时候写的诗都比较艳俗,写了很多关于女性的诗篇,因此他受到当时人的轻薄。后来崔颢去了边塞,眼界变得开阔起来,从那时候起,他写的诗篇开始雄浑起来,后来果然成为了著名的诗人。像黄鹤楼一诗中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就是脱离了艳丽的意境,而是描绘出一种悠久历史的沧桑。
黄鹤楼一诗就体现出了崔颢的才能,这首诗被后人称为全唐诗的七律第一。而且诗仙李白也是非常推崇崔颢的这首黄鹤楼。后来李白游览凤凰台的时候,还模仿着崔颢的手法写了一首凤凰台。例如凤凰台一诗中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就是模仿了黄鹤楼崔颢一诗中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一句。
崔颢的这首黄鹤楼虽然看起来不是很工整,但是读起来却朗朗上口,有着一气呵成的味道,读起来让人的思想进入那种缥缈的环境中,感悟历史的沧桑。例如诗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看起来并不工整,但是却把那种思乡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崔颢也正是凭借着这首诗,在唐朝诗人中脱颖而出。
崔颢是哪个朝代的
崔颢,是唐代的诗人。曾中进士,在唐开元年间曾任太仆寺丞,天宝年间司任勋员外郎,都是一些从五品或者从六品的不起眼的官。这与崔颢的才华不相称。
崔颢图
处于唐朝开元盛世的崔颢才华横溢,按理说,不该只能当这样的小官。据闻早年,有人评价崔颢有才无行。崔颢年少轻狂,喜好赌博饮酒,小看女人,还曾经扬言,娶妻就要娶貌美者,玩腻了抛弃之后再娶。这样的话,在当时谁听了不气愤,因此大家认为这样的人即使有一身才华,却不是可用之才。
唐朝诗歌盛行,唐代崔颢早年写诗,都是妇女艳情的诗作,多有轻薄之意。这样的一个人,就渐渐不会有人对他青睐,没人举荐他,他中了进士之后,担任过一些不起眼的小官,也许因为这样,郁郁不得志,索性辞官。
唐代要进入仕途必须经过考试,他为了赶考据闻20岁时就离家了,之后因为官场不得志,在外游历了20年,在游历过程中,写下了很多著名的诗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黄鹤楼》。据说,李白游历黄鹤楼,看见崔颢写的诗,便放下笔不写了,可见他的才华是很高的。不过最终他还是没有回到家乡,而是死在了异乡。
生于唐朝时代的崔颢,因为其人格底下,因此唐朝历史对其评价不高,记载的笔墨也不多。但是不管怎么样,他的才华我们是可以肯定的。
入若耶溪崔颢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事事令人幽,停桡向馀景。这是崔颢的入若耶溪。
入若耶溪图
崔颢,为唐代的诗人,今河南开封人氏。这首入若耶溪便是他较为出名的一首诗。,但是在历史上对他的记载并不是很多。他流传下来的诗就只有40多首。崔颢才华横溢,但是在官场上每每不得志,只做过太仆寺丞,相当于现在的县处级干部。他的诗早年多写妇人闺房之事,诗风多浮艳,有轻薄之意,可能正因为这样,他才在官场一直得不到青睐。之后他游历名山大川,去了塞北大漠,开阔了见识,诗风骤变,一首《入若耶溪》,轻灵简单的语调描写了诗人崔颢喜清厌浊的出世态度。
《入若耶溪》是诗人崔颢游若耶溪是所留下的诗篇,全诗大意是,作者泛舟游于江面上,看着天空倒映在清澈的水中,水天祥和,美不胜收。慢慢地时光流逝,晚霞来临,照耀在江面上,波光粼粼。鱼儿在水中游,鸟在树林间鸣叫,这样的情况下作者反而陷入了一种更安静的环境中,这时候感叹道,事事令人幽,索性放下桨,置身于着山水之间,享受宁静的时刻。
全诗富有情调,虽然没有描写心情如何,但是通过风景的描述,就知道作者的心情如何。置身于这大自然的风光之中,作者仿佛与自然融为了一体,作者说话,又听见自己的回音,这种声音并没有打破深林的寂静,而是愈发显得寂静了,作者身无羁绊,随性的态度令人向往。这一水一山一草一木,都和作者构成了一个空灵的境界。
崔颢题诗在上头
崔颢,唐代诗人,才华横溢,但是在官场上却终不得志。他20岁左右离家,进长安赶考,中了进士,但是年少轻狂,很多人认为他无行,故在官场上无人举荐,只是在开元年间做了太仆寺丞,就是一个从六品从五品的不起眼的小官。在天宝元年,做过司勋员外郎。因为官场不得意,崔颢便索性辞官,打算游历名山大川,他去过边塞大漠,见识人间种种,视野开阔了。
黄鹤楼
早年崔颢诗风浮艳,都是些妇人闺房之事,颇有轻薄之意。后游历人间,诗风骤变,变得雄浑大气,慷慨豪迈每到一处,都会留下诗作。他曾有游历到武昌黄鹤楼,传闻黄鹤楼名字源于古时仙人子安乘黄鹤经过。
崔颢在黄鹤楼,看着这儿的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流传至今的诗《黄鹤楼》。诗仙李白在壮年时期,也曾游历过黄鹤楼,他被这楼上楼下的美景震惊,诗兴大发正准备赋诗一首。可是当他看见崔颢楼上题的诗之后,不禁放下手中的笔,嘴里称道:“绝妙!绝妙!”并自己写了一首打油诗,其中两句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李白为崔颢搁笔,山川人文,文人之间相互倚重,黄鹤楼也因此更加有名了。令人向往。后人在黄鹤楼边上建了一个亭,成为李白搁笔亭一次纪念这件事。崔颢一生宦海浮沉,漂泊无依,最后也是死在了异乡,令人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