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的诗

  仓央嘉措的诗

  对于仓央嘉措我们并不陌生,他是一个达赖,同时他也是我国古代西藏地区的著名诗人,在西藏文学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力。仓央嘉措的诗歌作品一直以来都被人们所传颂,尤其是随着几年前的一部穿越电视连续剧《宫》的火热播出,在该剧大结局之时由雍正皇帝写给晴川的诗所用的《见或不见》更是被人们多次提起。

  仓央嘉措的诗

  仓央嘉措的诗运用细腻真挚的手法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心。可以说他的诗歌已经超越了种族,超越了性别,成为世界的一大宝藏。

  在仓央嘉措所写的诗歌之中,有着年轻少年少女们初初相识之时的懵懂纯真的羞涩,也有着两人两情相悦相处时的美妙感动,还有着求而不得的痛惜之情以及一诺定终生的坚贞不渝更有真情付之东流的痛彻心扉。可是这些人世之间的一切平常人可以轻易拥有的东西,对于仓央嘉措来说却是只能出现在梦中的情景。因为他的身份注定了这一切美好的爱情都只能是幻想。但是也正因为这种求而不得的心态使得他对于这样的情感更加的迷恋,更能体会人世间的无奈。进而的也促使了他有着更多的灵感来写诗。

  并且,由于仓央嘉措的诗歌之中有着真挚的情感,而且很多都是他按照自己的真实想象来写的,因此有着很深的代入感。可以将看这些诗歌的人的情感代入其中。可以说他的诗歌是灵魂的释放,影响力已经超越了国界,超越了语言。

  仓央嘉措无题

  仓央嘉措一位多情的僧人,写过无数的情诗。无题就是其中一首。

  仓央嘉措无题图片

  无题这首诗将仓央嘉措的内心表达的淋漓尽致,第一段的总体意思就是仓央嘉措始终不能光明正大的与女友约会让他明白了人世间的一种悲哀,这种情怀久久弥留在内心不能消逝,即使是语言文字也难以表达,可见此时仓央嘉措的内心是何等的凄凉。第二段的总体意思就是那些美好的回忆时常在我耳边环绕着,我们彼此都相爱,即便一些荆棘阻碍着我们进一步的发展,我不会放弃与你在一起的时光。此处可以看出仓央嘉措对爱情的执着,即使会受到惩罚我也在所不惜。这都是仓央嘉措内心的想法,可见他骨子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一如月光下的高原,一抹淡淡痴痴的笑”都是仓央嘉措内心的写照,对爱情的回味,见到你那清澈的微笑,月光都更明亮了,百花也都盛开了。你是那永不会便的百合花,清新又温馨。这些都是仓央嘉措无题诗中对女子的描写,衬托出他内心的喜爱。身不由己的仓央嘉措,爱情一直困倦着他,忧伤已经踏遍世界各个角落,可见他内心的痛楚。即使是烈风也吹不走我对你的执著的爱,即使是冰霜也融化不掉我内心对你的一如既往的热情。你像一弯闪耀的月光,进入我的心中,又从我的心中溜走。仓央嘉措无题诗是对爱情的向往,对爱人忠贞不移的表现。

  仓央嘉措活了多少岁

  仓央嘉措,藏传佛教六世达赖,生于西藏的南部,门巴族人,生于1683年,1697年在布达拉宫坐床,但是仓央嘉措作为六世达赖不愿意遵守一个僧人应该遵守的戒律清规,经常在夜间流连于拉萨的街头,甚至是留宿宫外女子的家中,写出了大量的爱情诗歌,所以仓央嘉措这个人在历史上非常有争议,下面我们就说一下仓央嘉措活了多少岁。

  仓央嘉措

  五世达赖去世之后,作为处理一切事物的第巴的桑杰嘉措为了继续把持权柄,宣称五世达赖已经入定,不见任何人,一方面继续把持西藏的最高权利,一方面在西藏寻找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于是就找到了仓央嘉措,这个时候是1685年,但是寻找灵童的使者虽然确定了仓央嘉措就是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却没有告诉仓央嘉措的家人,并且没有将仓央嘉措带到拉萨坐床。

  后来康熙知道了五世达赖已经圆寂,但是第巴桑杰嘉措却隐瞒不报,迟迟不让六世达赖坐床,非常愤怒,于是申斥了桑杰嘉措。这个时候是1697年,于是桑杰嘉措将已经十四岁的仓央嘉措迎到了布达拉宫坐床。

  虽然名义上是西藏之王,但是实际上仓央嘉措没有任何实权,还要受到清规戒律的限制,仓央嘉措非常的不适应,生活中的限制和政治上的傀儡地位,让仓央嘉措非常郁闷,于是他开始反抗,不仅仅不遵守清规戒律留宿宫外女人的家里,还写作了大量的情诗。堪称一个“异类”。

  后来由于政治斗争的加剧,清政府要求将仓央嘉措遣送到北京,在仓央嘉措被遣送到青海湖边的时候,正史记载仓央嘉措在青海湖边坐化了。这是1906年,仓央嘉措活了23岁。但是很多人认为仓央嘉措并没有在青海湖边坐化,而是逃走了,然后去各地游历,最后在阿拉善定居下来,在当地的各个佛寺中弘扬佛法。仓央嘉措在阿拉善一直活到了64岁才病逝。

  仓央嘉措活了多少岁?正史说是活了23岁,但是更多人相信仓央嘉措活了64岁。

  仓央嘉措出生地

  仓央嘉措是六世达赖,出生于1683年,仓央嘉措出生地是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在这个小村庄里仓央嘉措度过了一段清贫但是却美好的时光,在这里仓央嘉措养成了向往自由、向往爱情、希望过尘世生活的天性。也许仓央嘉措坐床之后的种种离经叛道的行为都是源于在这个小村庄中的生活经历。

  仓央嘉措画像

  事实上藏传佛教是黄教,而在仓央嘉措出生地,也就是西藏的南部地区信仰的是红教,红教的教规中僧众可以结婚生子,但是作为当时西藏实权的掌握者的第巴桑杰嘉措为了让自己的黄教势力能够向这一地区渗透,将选择灵童的地点确定在了西藏南部地区。所以从一开始选择灵童的时候就赋予了一定的目的性,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导致了仓央嘉措对黄教清规戒律的不适应,使得西藏的转世活佛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位离经叛道的人物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被确定为灵童的那一年是1685年,然而出于政治目的直到1697年仓央嘉措才被迎到拉萨的布达拉宫坐床,这就使得仓央嘉措有了十四年的尘世生活经历,这个时候的仓央嘉措已经情窦初开,同时也有了自己基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暮然之间有了那么多的清规戒律约束自己,仓央嘉措肯定会不适应,甚至是出现反叛是可以理解的。

  也许正是鉴于红教与黄教的教义不同造就了仓央嘉措的反叛,也许是由于仓央嘉措在出生地已经养成的追求自由、向往爱情的天性造就了仓央嘉措的反叛,总而言之仓央嘉措在出生地十四年的尘世生活对仓央嘉措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我问佛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是我国古代在文学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伟大诗人,文学造诣极深。一生之中留下了很多的传世作品,流传古今的著作《我问佛》就是由仓央嘉措所写的。看过仓央嘉措的著作《我问佛》的人都会不由自主的说上一句——这首诗真是太唯美了,读它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仓央嘉措《我问佛》节选

  确实如此,仓央嘉措作为五世达赖的传承者,他不仅仅博学多才,还有着很高的佛法造诣。并且由于他从小出生于农村,经历与人的不同使得他对于佛法有了更深刻的领悟。而他的这种领悟也被他通过他的作品向世人展现出来,《我问佛》就是这样的一首诗歌。仓央嘉措在创作《我问佛》的时候这首诗的时候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向人们解释这世间的很多不平事。如我问佛中的开头句子“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没有什麽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就是在向人们解释着为什么,同时也是在向人们阐释人生的哲理。

  可以说仓央嘉措的《我问佛》是一首齐集人生哲理和佛家学说的诗,仓央嘉措在诗中无时无刻的向人们传递着他的感悟,他的所思所想,给人们营造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唯美”世界。

  仓央嘉措的我问佛是一首还有深刻佛法哲理的诗,一直广受人们的喜爱,广为流传,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海外。

  十戒诗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的诗为众人所知,十戒诗就是他其中的一个代表作品。十诫诗表面理解的就是十条不能做的事情,但却被仓央嘉措写出了更深的情调。

  《十诫诗》图片

  第一诫为了不要产生爱慕之意,两人就不要有可以见面的机会。这看似简单的话语,其实让仓央嘉措内心承受着多么大的痛苦,因为想要做到这些,对他来说很难,从小生活的环境让他很难做到隔绝世间的女子。第二诫是不要了解对方的一切,这样便不会有思念。因为如果把对方的一切都了解的很透彻,在闲的时候便会回味这美好的一切,可是如果失去了对方,这会何等的难受。

  第三诫是彼此之间不要陪伴着对方,这样就不会有亏欠。因为彼此要是在分开之后,回想那些曾经的陪伴,现在的自己孤身一人便会觉得亏欠着对方现在的陪伴。因为一旦陪伴就是一种习惯,很难改掉。第四诫是最好不要互相珍惜真对方,这样便不会在离开后回顾美好的记忆。第五诫是不要相爱,这样便不会有分开。第六诫是最好不要有相遇,这样便不会产生进一步的约会。第七诫是最好不要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对方,这样便不会辜负对方。第八诫是不要许下任何诺言,这样便不会有在一次的相见。第九诫是不要依赖着对方,这样便不会投入到对方的怀抱。第十诫是不要有相遇,这样就不会有再一次的相约。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