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机赴洛道中作

  陆机赴洛道中作

《赴洛阳中作》这首诗是陆机和自己的弟弟前往洛阳的路途中,续写途中的景物以及自己的情感。全诗借景抒情,情感表达的曲折委婉,但是语句极为精炼,读起来朗朗上口,格调甚为凄清,其意蕴深远,富有韵味。

《赴洛阳中作》原文

  “远游越山川……案辔遵平莽。”首句紧贴着主题,陆机不远千里奔赴洛阳,可谓是远游。一路上越过了千山万水,而山还是那么高,水依然是那么长。诗人有时候快马加鞭来登上高山,但有的时候握紧缰绳,在有草的平原上缓缓前进。从山川、河流等词看出诗人旅途的艰辛。这不仅仅是在描写沿途的风景,也表达出了诗人远赴洛阳的苦楚。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晚上睡觉的时候是抱着火堆旁自己的影子睡觉,而早晨醒来的时候,怀带悲伤情感上路。这句诗写出了诗人极其孤独和忧伤,这些情歌产生的原因,是诗人远离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前,以及对未来迷茫的忧虑。这句诗前后对仗工整,“抱”和“衔”二字极为精巧,是陆机诗歌的一大特点。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赶了一路,累了,停下马儿,依靠着山崖小憩一会,侧耳听到的都是悲风在耳边呼呼的响。在这里,进一步写出了诗人这次旅途中的艰辛和孤独。使风中夹杂了诗人的情感,环境和情感都融为一体。

  “清露坠素辉……振衣独长想。”夜晚的露水,在坠落的时候,闪烁出洁白的光辉,月光多么的明朗,可是我对着月亮,根本无法入睡,只好穿上衣服,独自一个人遐想。这里写的是在旅途中过夜的景象,“清露”二字写出了幽静,“抚枕”二字表现出诗人不平静的内心,饶有余味。这两句诗表达他们兄弟二人对未来的忐忑之情。

  陆机 文赋

  陆机的《文赋》采用的字体是行书,其文章讲述的是陆机对创作时的准备、构思、形式、创作乐趣、风格、技巧等的独特看法,而赋作为汉代以来较为知名的一种创作方式,而陆机就是采用这种方式,让人感觉到他文采横溢。

  《文赋》印稿

  《文赋》为纸本墨迹卷,可以说这是初唐时期少有的名家真迹之一。其是陆机呕心沥血的一部作品,而他的后人陆柬也是一位文学家,但是他在幼年读《文赋》的时候,也想书写一番,但怕自己不才玷污前人的名作,等到他晚年的时候,才肯动笔。

  《文赋》的章法和气韵,大多模仿王羲之的风格。全书一共144行,共有1658个字,其字体以正、行为主,中间少数参杂草体,可以说是三体并用,但是毫无违和感,反而让人感觉到浑然天成之感。

  《文赋》的最后一段,是历年来被后人争论不休的一段。讲述的是文章的社会功效,在陆机看来,文章的作用非常的大,它可以作为道理的载体,并通过它传播,是一个很不错的桥梁。它既能够挽救文武的道路不被衰弱下去,也能弘扬教化,使其无法泯灭。人世界有众多的道路供人选择,然而文章都能够指明,世界众多哲理,它依旧能够囊括。它的作用就跟细雨润万物一般重要,只要把文章刻在石头上,就能够闻名远扬,而且文章传播的途径日新月异。

  后人认为这段话跟他这篇文章没有必然的关系,认为是后来添加上去,反而显得不伦不类,这结论让人感到似是而非。而且这段话所表达的含义,脱离了儒家的文学观,跟事实根本就格格不入。

  陆机书法

陆机书法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莫过于《平复帖》,此帖凝聚了他书法的精髓和书法风格。《平复帖》继承了西晋时期的社会氛围,有着晋人该有的淳朴和自然气质,还少少带有竹木简章草书些许意味。其中以秃笔枯锋为主,秃笔跟随笔势而去,写法极为的自然和简约,被后人称为“非中古人根本就不可能下的了笔”。

草书大家陆机

  此帖结构上稍显随意,透露出一种洒脱的气质,让人感觉作者是信手拈来,毫无费力地书写。《平复帖》通篇就让人感觉到帖中散发出来的古朴和凝重的气息。陆机深受汉代以来的书风熏陶,因此他用笔的时候习惯于以按为多,轻提为主,其线条让人看起来粗细差不多,但是缺乏了那种飘逸的挥洒。

  其造型还是以收束为主,线条根本就没有游荡开来,就好像一朵花蕾待放的状态,还没有书写到味,就草草收合起来。草书在陆机手中,还有没有达到真正巅峰的状态,还只在乎单个字的书写,追求让这个字书写成形,但是没有达到其真滴,草书要的就是尽情挥洒的自然。正是由于这种刻意的控制,显示出含蓄之美。这是草书的另一种风格方式,而《平复帖》就是此风格中的范本。

  其点画特点极为突出,点画非常简率,横着的笔画很短促,让人感觉有俯仰的形态;而纵着的笔画较长,有点向左背右的弧形状态;那些稍长的部分,上面宽,下面窄,看起来有点斜,但依旧能够稳住,颇有奇趣。

  陆机的宠物

  在中国古代,那些离开家乡,游历于五湖四海的游子们,由于通信工具的稀缺,无法跟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们通话和交流信息,以及常年的战乱,致使有些人十年不回一封信,甚至是杳无音讯都是有可能的。而陆机他作为陆抗的第五个儿子,在吴国灭亡以后,他先是回故乡隐居十余年,之后宦游于洛阳一代,然而他的家乡在吴地,两地相隔甚远,因此,很久时间没有书信来往。

  宠物犬

  陆机身边养了一只狗,名叫黄耳,有一天,陆机突然对家乡极为的思念,就对这只狗说:“我跟家乡已经好久没有书信来往了,甚至是从未有过,你能替我跑一趟吗?”

  陆机说这话,只不过是聊以寄慰罢了,然而谁知道黄耳摇了摇尾巴,吠叫不止,一副它好像应允的样子。起初,陆机觉得它的样子很有趣,但是想试一下这个方法行不行,就书写了一封家书,把书信装在竹筒中,将其系在黄耳的颈部下面。于是,黄耳就南下,寻找陆机的家乡了,没想到的是,它竟然真的找到了陆机的家乡,不但把陆机的家书交给了身在吴地的亲人们,还如法炮制的把亲人们的书信系在自己的颈部,立即赶路前往洛阳,将书信交给陆机。从此之后,黄耳就成了陆机跟亲人们传递家书的信使,连年在洛阳和吴地之间奔波。

  这个故事告诉我,只要思念家乡,任何办法都可以传递你的思念之情。但是说实话,在当初那个社会,让黄耳来传信的可能性非常的低,这么遥远的道路,并且两地相隔淮河和长江,黄耳需要渡过这两条河就很难,况且我们当它是真实的故事,可见陆机对家乡的思念之浓厚。

  陆机作品

陆机虽然是将门出身,虽然在早期他曾统领过一只部队,但是并没有在战场上打过多少胜仗,反倒他在回归故乡之后,文学上增进显著,为日后成为一名文学家埋下铺垫。

陆机画像

  陆机在死前,曾留下众多作品,文学上,根据《陆机传》对其的记载,他创作了诗歌、文章等共有300多篇,但是留存至今的诗歌有107首,而文章有127,其中还包括了很多残篇,但是总的来说,其留存下来的文学作品还是众多的,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其中他最先创作的《辩亡论》具有一定的名气,讲述东吴为何会被灭亡的原因所在,约有2800的字,幸好在《三国志》中有所保留,不然其原文肯定会有所残缺。当然,最具代表性的还有《平复帖》,其书法价值和研究价值甚高,还有《文赋》一文,可以说是陆机的文艺理论作品,集聚了他所有的文学理论,他对写作的认识,觉得虽然可以借鉴前人的惊艳,但是主要还得依靠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其文学作品在众多朝代史书上有所收入,在1982年的时候,曾出版过《陆机集》,收入了他所有留存下来的作品。

  陆机在文学上留下的作品有很多,可见其博学多识,在史学上,其成就虽没有文学上,但也不弱,也是有一定的建树。他曾写过《晋纪》,一共有四卷,《吴书》只不过是写了一些,但是没有最终完成,还有《洛阳记》,一共只有一卷,关于他的史学作品还有很多,可见他对记载社会事件以及观察社会卓有见解。

  在绘画上,他依旧有所建树。根据《历代名画记》上的记载,说陆机曾有《画论》这么一部作品,说明陆机对绘画还是有所见地的。

  陆机平复帖

《平复帖》是陆机极为著名的书法作品,牙色麻纸本墨迹,一共9行84个字,其规格长20.6厘米,宽为23.7厘米,其书体是章草,至今被收藏于故宫博物馆。此帖写于西晋,是历史上最早的名家发帖,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件传承下来的发帖墨迹,被后人称其为“发帖之祖”的称呼,并且此帖还被评为九大“镇国之宝”之一,可见其价值重大。作者使用的不是正规的毛笔,而是秃笔在麻纸上创作,写出来的字呈现出微绿色的字迹。风格极为平淡,其字体是草隶书。《平复帖》的书写手法和文字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平复帖》印稿

  《平复帖》可以说是章草的代表作,它跟居延汉简有着密切的关系,只不过在《平复帖》上面对点画有所变化,极大地增强了其连续性,例如口字,在汉字中需要写三笔,而在《平复帖》中仅仅需要二笔。帖中还有很多字,都是连为一笔带过,显示出了作者在创作时用笔技巧的精湛。笔画的连续性增强,这就意味着笔锋弯折的幅度也要有所加大,这就考验了创作者的基本功。

  在西晋时期,草体笔法日益兴盛,但是其发展是在士大夫前面的,或许跟士大夫不屑于用这种笔法也有一定的关系,但这也符合了书法创新和发展的规律。而陆机创作《平复帖》就是基托于时代和社会基础,才能够创作出草体的巅峰代表作。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