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古钱盘点
- 2016-12-12 11:49
- 三国历史故事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东汉的两百多年以来货币经济大有衰退的现象出现,黄金的作用也更加减退。由于新莽币制混乱所招致的恶果令人民对货币已失去了信心,宁愿以实物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工具,比如“布帛金栗”。
早在汉光武帝于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复铸五铢前,刘玄的更始政权就在更始二年(公元24年)铸五铢,钱径24mm,穿径9mm。钱文中的“五”字交笔弯曲,上下横笔基本与两竖齐,“朱”旁上横笔圆折,“金”字尖呈一小三角形、四点长方形排列整齐。外廓从边到肉呈弧度向下,面无内廓,背内廓有一定弧度,微四决。铜质精良,钱肉平坦细密,所见的都是薄绿锈。陕西省西安市三桥镇就出土过写着“更始二年十月工缑岑刻”等字的五铢铜模盒一件更加证明其存世。
和西汉时的五铢比较,更始五铢文字从上到下呈楔形,这在西汉五铢少见;重文现象在西汉极为少见,更始五铢比例却不小,这应该和铸造工艺有关。和东汉常见的粗劣五铢比较,文字不规整,比划高度比较浅,和更始五铢几乎不可同日而语。
割据四川的公孙述就废铜钱而用铁官钱,是中国文献记载的最早记录,但到底模样是怎样史无记载,不过据百姓不满铁钱而流传的民谣“黄牛(王莽)白腹(公孙述),五铢当复。”来看,钱文应没书“五铢”二字,否则不会说五铢当复。
刘秀兴复汉室以后一反王莽的作风,厉行节约,所以到了明帝初年还是物价低廉,但明帝末年情况就不同了,政治腐败、开支增加,后来又不断对边疆用兵,弄得兵荒马乱,物价飞涨。不过这个时候钱币已经深入民间,即使政府要想限制钱币,也不能废弃它,只能是控制。
东汉所铸的钱都是五铢钱,这期间西汉五铢、王莽的货泉和大泉五十还在民间流通。光武以后史书多不载铸钱的事,大概是因为钱币在以后的时期在形制上没有什么变化,既然铸的都是五铢钱,提及与否都不重要。东汉五铢钱的特征主要是“金”字头较西汉五铢大些,“五”字交叉弯曲,“朱”字头圆折,中间直笔,两头较细。晚期的周廓及钱文都比较浅,钱径2.5cm,廓宽0.08cm,穿宽1cm左右,正面无廓,背有廓。钱文五“朱”字交笔弯曲,“朱”字头圆折。
建武五铢钱钱径2.5cm,重约3.4g,外廓较窄。“五”字交笔变曲,“金”字头较西汉五铢为大,四点较长,“朱”字头圆折,中间直笔,两头较细。“朱字头圆折”也成为东汉五铢的明显特征。
建武五铢行使后“天下赖其便”,但盗铸情况又随即发生,为保障钱制的稳定刘秀便任命第五伦为督铸钱掾。除了日后章帝光和年间(公元84-87年)一度废钱不用与桓帝曾欲铸大钱外,东汉币制稳定而又平淡。
建武以后的各期五铢较西汉各期的轻薄,钱径多在25mm,厚约1mm,多数约重3g,精致的有3.4g左右,外廓较窄,较规整的铜质为浅红色。还有很多记号钱,如星(一星或多星甚至是半圆点及三角点)、横画竖画(阴文十、阴文田)等, 一般来说这些带记号的东汉五铢比不带的轻薄,铸工也较粗,字口浅平,铜质为黄色。
断代方面,除建武五铢有传世模盒外,明帝以后的很难区分具体年代,不过有洛阳烧沟汉墓群的分期来助判定。
东汉五铢东汉晚期大约是在桓帝以后,五铢已经开始败坏,很多劣钱开始出现,包括“剪轮”和“綖环”。“剪轮”是以东汉晚期的五铢钱,把完整的钱冲凿外沿一圈后而成,大型的直径为1.8cm,小型的直径为1.4cm。“綖环”大概是用东汉晚期五铢钱冲凿其外廓,钱文和“剪轮”一样都存在有“五”字的一半,“铢”字的“金”旁。五铢钱自西汉中期因经济萧条而出现磨廓五铢,剪凿铜钱到了东汉后期则大量出现,在古墓出土的汉钱中超过一半是这些劣币。这些五铢也同时品质低,铸工粗,铜质掺杂。但确实是大量的流通,仅1953年洛阳烧沟东汉晚期的墓群中就出土各型的磨廓五铢一千八百多枚、綖环五铢八枚。
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铸行四出五铢,所谓的“四出”就是钱幕从穿的四角各模铸一道线直抵外廓。外廓较宽,钱径2.5cm,重约3.4g。但它生不逢时,在卖官鬻爵极度腐败的黑暗时期面世,其时黄巾余波未平,当权者被社会舆论“窃言侈虐已甚,形象兆见,此钱成,必四道而去。”(见《后汉书.宦者列传》),也因此被宦官视作不祥的凶兆,董卓入京后“钱果流布四海”。
磨廓五铢黄巾之乱后朝廷加重地方的权力包括兵权,但有野心的人包括宗亲刘焉却利用州牧之权拥兵自重,不但谮越天子之礼,更在四川当地铸钱,也就是所谓的“刘焉五铢”了。
尽管没有明确的文献记录讲述刘焉父子实行过(《庞统传》注引《九州春秋》提及过州宝货无求于外,虽然宝货在《周礼.天官外府》周景王时大泉的名字,因此可以被引申,但钱币供应量充裕不等同直接铸币),不过在四川威远黄荆沟的三国时期钱币窖藏,从实物上却证实了他们父子确实铸行过。它们和蜀汉时的直百五铢和太平百钱同批出土,也再没有以后的任何时期的货币了。同时一坑五铢中,刘焉五铢多夹杂在东汉五铢内,且比例很少,出土量少过直百五铢。
“刘焉五铢”字文漫漶不清、多有流铜缺陷是其普遍现象,“刘焉五铢”与刘备的“直百五铢”不是同一个钱制体系,“蜀五铢”大概还有几个亚种。最标准的是一种有内廓的,还有一些虽然没有内廓,但文字和刘备早期的直百五铢在文字上如出一辙,有的穿上还有一横。此钱最大的特征就是钱文,似直百五铢,又似蜀五铢,其次是背,也似蜀五铢。另钱的直径、厚薄、穿孔等处都有细微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