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则徐的那些评价
- 2016-12-06 09:31
- 清朝历史故事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1、"林青天"
林则徐任官期间为民办实事,虽居高位,但清廉自好,勤于职守,循法秉公,被老百姓誉为"林青天"。
在任江苏廉防使时,他在大堂上书写一联:"求通民情;愿闻己过。"事事为民着想,对于漕运、盐法、水利、农业、制币、吏治、救灾等关系民生的大事,无不予以关注。
在广东期间,林则徐大举禁烟,并于1839年6月3日把收缴的英美商人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同时,他对外商采取了恩威并重、分化瓦解的策略,提出了"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原则,对正当贸易一律加以保护和鼓励。
2、"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打破历来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一面积极备战,增设西洋大炮,一面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律例、军事技术等着作,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他还是第一个了解国际法,运用国际法与英国人作斗争的中国人。
3、其他相关人士对林则徐的评价
清代着名思想家、史学家魏源对林则徐作了全面和崇高的评价:"品望重当朝,犹忆追陪瞻雅范;褒荣垂史乘,徒殷景仰吊遗徽。"
美国学者马士在其《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说林则徐是"一位具有非凡能力的行政官员""是(道光)皇帝的化身"。他认为"林钦差的整个经历明净如水晶。他的动机是禁止鸦片的输入和消费,为了达到此目的,他准备采用一切手段。"这位马士先生大概是出于对鸦片走私的凶恶以及清廷的腐败有深刻的了解,所以他又断言:"他的任务是毫无希望的。"
英国人包令曾任英国驻广州领事,兼驻华商务监督,后升任英国驻香港总督,兼驻华公使,他是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元凶,是扩大英国对华侵略的一员干将。但在他的内心世界中,对林则徐却充满了敬佩。在1851~1852年合刊的《皇家亚洲协会中国分会会刊》上,刊有包令写的《钦差大臣林则徐的生平及着述》一文。1852年12月14日包令本人在英国皇家亚洲学会上宣读了此文。包令的文章中说林则徐是"中国政治家中最卓越的人物"。"在中国,可以说林则徐是该国人民的缩影--那个庞大帝国的舆论,集中表现在这个人身上。他是中国一位理想的爱国志士。他是圣人,而且是万圣之圣。他把自己的智慧同传统的智慧结合了起来。"包令说林则徐是"中国爱国志士的骄傲",说他"太伟大了,不会被人遗忘"。包令还说林则徐"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为他的国家服务了三十六年。在社会生活中,他以廉洁、睿智、行为正直和不敛钱财着称"。包令号称"中国通",能说粤语,他对林则徐的了解和评价,在外国人中是最可信的。
费正清博士主编的《剑桥中国晚清史》,对林则徐的评价是:"他的经历清白无瑕。他有着一个从未犯过错误的人的强烈信心。他为人处世很讲道德,有强烈责任感。"这本书还分析了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从程朱理学的桎梏中解脱出来,采取经世致用的立场,对中国社会进步的作用。
美籍华人学者所着《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书,对林则徐进行了更加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其中说林则徐"以他的勤奋、改进政府工作的强烈愿望以及全力为民谋利的信念而着称"。作者认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的发展和外交关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作者进一步指出:"他的广州之行是为了建立一项新的外交政策,为广州贸易制度改革或更现代化的机构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为了同西方不可避免的、日益增加的接触作好准备。"
邵纯教授(原新疆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林则徐研究专家)的观点:
一、 从政治定位上看
林则徐是古代最后一位,也是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毛泽东曾评价他为民主革命的先驱。邵教授认为,在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多如过江之鲫,但其中却无人能与林则徐相比。
二、 从阶级定位上看
邵教授提出,任何民族的历史上都会存在两种人,一种是游离于阶级之外的人,这些人好吃懒做,游手好闲,贪财好色,总之就是社会公害;而另一种是超然于阶级之上的人,这类人就是民族英雄,林则徐就是典型代表。他既不代表地主阶级,也不代表农民阶级,他是民族英雄,代表的是全民族的利益。尽管表面上看,他似乎代表着地主阶级的利益,但实际上,他的心中装的是人民。在他内心有"八哀",他会为处于灾难中的百姓声泪俱下,也会为贫苦农民彻夜难寐,这样的人,是超然于阶级之上的民族英雄。
三、从文化角度上看
林则徐是一位大学问家。他一生着书300多万字,几乎涉及到中国文化中的一切方面,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集大成者。林则徐沿袭了儒家中"仁"的思想,他信仰佛教。他认为,所谓神,要"聪明正直,有功德与民,能驱除灾害",可见即使在他的宗教信仰中,也深深透露着爱民的思想,这与我们一般理解的迷信行为有着天壤之别。
此外,林则徐还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当中华大地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时,他已看到了洋人的坚船利炮,他清楚地认识到,在中国之外,还有一个庞大的世界。也为了更多地了解世界,55岁的林则徐开始学习英语,还编写了《四洲志》,他的好友魏源的《海国图志》,也是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写出来的,林则徐的文化贡献是十分巨大的。
用八个字总结了对林则徐的评价就是:"爱国,民本,经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