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精神病的书画家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

  明朝书法家徐渭,他是精神病分裂者,小的时候比较狂放,还爱学习,考试考了九次都没有考上功名,中年在江浙总督府当一参谋,被胡宗宪看中当了参谋,对于中国东南沿海边防徐渭做了一些贡献,后来胡宗宪被杀,徐渭很害怕,精神病反复发作,也自杀过,后来将自己妻子杀了,然后关了五年,遇到大赦出来了。因为在监狱里学习书法、字画,渐渐疾病有所康复,出狱后就开始旅游。他到了北京,到了居庸关,到了山东、河北,又到了南方江西和福建的一些地方,既开阔了他的视野,又使他的疾病渐渐得到了康复。所以看来旅游对一个人精神上的恢复也是有好处。他出狱时已经53岁。精神病患者据说吃药只能解决40%问题,多数是心理干预,使其好转。徐渭在6年多的的死牢生活中,他还信了道教,这些行为治疗和心理治疗都发挥了作用。当时齐白石很推崇的两个人,愿意做他门下的走狗,一个是徐渭,另一个是朱耷,朱耷也是精神病患者。朱耷是朱元璋后人,明朝灭亡后他精神受了刺激,削发为僧。他可能也有装疯的成分,但是后来精神真正出了问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隐居生活,他在青云浦,精神得到了康复,然后写字作画,成为着名的书画家。

  徐渭的写意花卉惊世骇俗,用笔狂放,笔墨淋漓,不拘形似,自成一家,创水墨写意画新风,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历来被世人称道。当然他的才气还表现在戏曲的创作之中。他的杂剧《四声猿》曾得到汤显祖等人的称赞,在戏曲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文书画处处弥漫着一股郁勃的不平之气和苍茫之感。

  徐渭的书法与沉闷的明代前期书坛对比显得格外突出。徐渭处于祝允明之后,他和祝允明一样学书的路子毫无例外是属于二王一脉,他倾慕王羲之的人品书艺,作为同乡人,他对王羲之的法帖心摹手追,但给他的影响最大的是宋人,其中取法最多的米芾。他在《书米南宫墨迹》一跋中激动地说:“阅米南宫书多矣,潇散爽逸,无过此帖,辟之朔漠万马,骅骝独见。”没有广泛的研习,是不会作出“潇散爽逸”的恰切评述,可见他对米芾的深悟透解。徐渭最擅长气势磅礴的狂草,但很难为常人能接受,笔墨恣肆,满纸狼藉,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自负,他自己认为“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又曾在《题自书一枝堂帖》中说:“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书。然此言亦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这也难怪,“知者”又有几许?

  徐渭死后二十年,“公安派”领袖人物袁宏道偶于友人陶望龄家翻到一本徐渭的诗文稿,“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但在灯下读了几篇,不禁拍案叫绝,惊问此人是今人?还是古人?竟拉起陶望龄一起彻夜阅之,“读复叫,叫复读”,以致把童仆惊醒。而后袁宏道不遗余力地搜罗徐渭的文稿,研究徐渭,大力宣扬徐渭,认为徐渭诗文“一扫近代芜秽之气”,认为徐渭书法“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在王雅宜、文征明之上”;又云“不论书法论书神,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书林藻鉴》)。袁宏道还写下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着名的人物小传——《徐文长传》。可以说他是徐渭第一个知音者,而后来追随者不计其数,其中有八大山人朱耷、甘当“青藤门下牛马走”的郑板桥等,近代艺术大师齐白石在提到徐渭时曾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这足以说明徐渭对后人影响之深。

  徐渭的寂寞真可以用他自己的一首《题墨葡萄诗》来概括: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一代宗师---徐渭之所以多次自杀,卑以为胡宗宪被弹劾为严嵩同党,被逮自杀,其去了政治背靠,害怕受胡宗宪牵连遭斩杀而故意装聋卖傻,以保全自己的性命,等待时机东山再起。直到最后希望彻底泯灭后不得已以书法、绘画之技苟延残喘。嗨!早知政坛险恶,又何必参政啊!

  政治这碗饭不是谁都可以吃的,李宗吾之《厚黑学》中说旧官僚无一不是“脸厚如城墙,心黑如煤炭”。历史上有多少没有政治背靠的忠诚、正直、脸皮薄的文人骚客栽倒在政坛上,这不能不说是文人做官的悲哀。一个人有什么技艺,适合做什么,自己一定要明白。自由、厚道、直率的文人怎么能在官场上混出模样呢?时局与性格决定成败。政局动荡,生不逢时的时候选择从政就是往火坑里跳。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的事业发展才有可能成功。说明徐渭并不是一个明智的人,对时局把握不准,跟错了人,至少在政治上是幼稚的。更算不上是个坚贞不屈的刚烈勇士,甚至还有点追逐名利,贪生怕死味道。幸亏其有超绝的诗文、书画艺术传世,令后人仰慕至极。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