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无子被废的皇后——胡善祥
- 2016-12-01 09:54
- 明朝历史故事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恭让章皇后胡氏(?—1443年),全名胡善祥,济宁人。明宣宗朱瞻基废后,也是他的元配。
据《明史》记载,永乐十五年,胡氏以贤闻名,选为皇太孙妃。洪熙年间,封为皇太子妃。明宣宗即位后,立为皇后。虽然胡善祥贵为皇后,但是并不得宠,宣宗最心爱的女人是孙贵妃,而且胡皇后也并没有生育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常德公主(存疑),于是给了宣宗和孙贵妃借口。宣德三年春,宣宗以皇后无子多病的理由,命令皇后上表辞位。胡氏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臣子们如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等都为这件事争论不已,但是废后一事还是进行了,后册立孙贵妃为皇后。宣宗母亲张太后怜悯胡氏贤德,常召她居住清宁宫。内廷朝宴的时候,也命胡氏居孙皇后之上。孙皇后为此怏怏不乐。正统七年十月,太皇太后张氏崩,胡氏痛哭不已,逾年亦崩,用嫔御礼葬于金山。
古人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尤其对不能生育的嫔妃来说,虽地位高贵,但在他人面前,总是矮人一头、低人一等,孙贵妃生子一事,极大地动摇了胡氏的皇后地位。
在朱祁镇出生不久,明宣宗曾和大臣商议废除胡皇后,遭到以大学士杨荣为首的大臣们的反对。群臣认为胡皇后谨言慎行恪守妇道,虽不能生育,但并不失德,不可轻易废除,劝宣宗三思而后行。况且,废除胡皇后,有失夫妇礼仪,身为万民敬仰的天子,应当为民树立榜样才是。宣宗在废后问题上碰壁。
孙贵妃为宣宗生了一子,朝中便有大臣上表请求立皇太子,早日定下皇位继承人。胡皇后贤良温淑,见事已至此,也就顺水推舟,主动表示早定继承人,安定国本。
立皇太子是件非同小可的国家大事,关系以后社稷的安危。按照明朝皇位嫡长子继承制, 皇后亲生的儿子才是最佳人选。此时,虽然胡皇后没有子嗣,但毕竟年轻,或许日后会有皇子 。嫡长子空缺,孙贵妃之子非嫡长子,不宜立即封为太子。况且皇子刚出生时间不长,尚且年幼,宣宗尚且年轻,选继承人需要筛选斟酌,择优而取,不宜操之过急。
孙贵妃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假意推辞,说等皇后身体恢复后定会有儿子,自己的儿子不敢先于皇后之子成为太子。
次年(1428)二月,明宣宗册立朱祁镇为皇太子。当时,朱祁镇尚不满三个月,是明代册立年龄最小太子,明宣宗又开创了有一个先例。
俗话说,母以子贵,在皇室的政治斗争中,这显得更为重要。朱祁镇封为皇太子,废除胡皇后一事便又被宣宗被提上议程。
明宣宗又多次宣召大臣商议,仍然没有任何进展。后来,改变策略,单独宣召大学士杨士奇,商议废后之事。杨士奇无奈建议可效仿故例,良言劝说胡皇后,让她自己以多病无子不利社稷稳定的理由,上表自请退位,这样合乎礼仪,便于明宣宗向天下臣民交待。
胡皇后应允辞去中宫,只有张太后认为这样有些太纵容宣宗和孙贵妃,不同意废除胡皇后。宣宗为得到唾手可得的企盼已久的果实,保证以后对两宫一视同仁,不分薄厚,最终张太后才勉强答应。
宣德三年(1428)三月,宣宗发布敕书,废胡皇后,立孙贵妃为皇后,开创了明朝废后立妃的先例。
胡皇后被废后,仿照宋仁宗废郭皇后为仙妃事例,号静慈仙师,退居长安宫。
据说,数年后,宣宗也颇生悔意,曾针对此事说过一句:“此朕少年事”,算作是自我解嘲吧。
明宣宗无论从治国安邦看,还是从成就业绩看,都可以说是位“守成之君”,可惜在胡皇后无过被废一事上却做了一个糊涂决定。也许,对他本人来说,能与梦寐以求的孙贵妃(后来的皇后)相伴一生,是人生的快乐;但对仅因无子而废后的胡皇后来说,却无疑是人生悲剧的开始、痛苦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