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尼拔的远征
- 2016-08-15 16:59
- 世界历史故事大全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进入“共和时代”。这时候,和罗马隔地中海相望的非洲北部,出现了一个富强的奴隶制国家──迦太基。它的地理位置在现在的突尼斯。
迦太基的土地肥沃,农业和商业都很发达。奴隶主在大农场里广泛使用奴隶劳动,积累了一套在奴隶制度下管理生产的经验。北岸沿地中海一带,商业非常繁荣。不列颠的锡,西班牙的金、银、铅,非洲的奴隶、象牙、金砂等,都在这里买卖。迦太基的军事力量也很强大。它的海军拥有50支桨的兵舰几百艘,在当时西部地中海上是无敌的。
在罗马统一意大利半岛以前,西部地中海原是一些强大城邦争夺的地方。地中海北岸有高卢人和伊特拉里亚人,在西西里岛和南部意大利散布着许多希腊殖民城邦。它们都想称霸海上,垄断贸易,彼此展开了争夺战。为了共同对付实力雄厚的希腊城邦,迦太基和罗马曾经有一段时间结成了同盟。争斗的结果,希腊各城邦被这个同盟打败了。
战事刚刚结束,迦太基和罗马很快就由同盟变成敌国。因为双方都想得到西西里岛。这个岛屿经过希腊人的开发建设,商业和农业都很发达,有地中海上“谷仓”之称;加上它的地理位置又很重要,所以迦太基和罗马都打定主意要把它夺到手。公元前264年,双方爆发了战争。因为罗马把迦太基叫作布匿,所以,这次战争称为第一次布匿战争。这场战争断断续续打了23年,到公元前241年才结束。罗马重建了庞大的海军,沉重地打击了迦太基的海上势力,取得这次战争的胜利。根据和约,罗马得到了大宗赔款和西西里岛。
这次战争以后的20多年中,罗马人一直没有停止对外扩张。科西嘉、撒丁尼亚、波河流域以及希腊半岛西部都被它征服了。战败的迦太基人不愿听凭罗马摆布,决心再和它争个高低。公元前237年,迦太基统帅哈密尔卡带着他的儿子汉尼拔,来到西班牙,在那儿的东南沿海建立了新的迦太基城。公元前221年,25岁的汉尼拔接替父亲成了迎太基的军事统帅。他们把西班牙作为反击罗马的基地,在那里加紧准备。
汉尼拔9岁那年,父亲命令他在祭坛前发誓:永远把罗马人当做仇敌,誓报战败之仇。汉尼拔从小就经受着战火的锻炼,逐渐成长为一个意志坚强、富有军事才能的人物。他不仅胆略过人,而且善于用兵,深受部下的爱戴。有人曾经这样描写他:“没有一种劳苦可以使他身体疲乏或精神颓丧。酷暑也好,严寒也好,他一样受得了。常常可以看到他裹着战衣,和那些前哨战士睡在一起。无论在骑兵或者步兵里,他总是把其他人远远地抛在后面,第一个投入战斗,交战之后,最后一个退出战场。”汉尼拔即位以后,就积极准备对罗马的战争。他不仅拟订了古代战争史上少有的周密详尽的作战计划,还暗中派遣许多秘密使者,去争取那些对罗马心怀不满的希腊城邦站在自己一边。公元前219年,汉尼拔率领大军,在西班牙攻下了和罗马结盟的萨根敦城,这是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前哨战。
公元前218年,第二次布匿战争开始了。罗马人打算分别进攻迦太基占领的北非和欧洲的西班牙,企图一举消灭汉尼拔的大军。可是,汉尼拔避开了罗马人的主力,不和他们正面作战。他冒着极大的危险,率领大军,从小道翻越人迹罕到的阿尔卑斯山,突入意大利本土,直捣在波河一带的罗马军团阵地。这样,就给罗马军队一个措手不及,完全打乱了他们的作战计划。
汉尼拔这次远征,行程将近900公里,一路上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尤其是翻越冰雪覆盖的阿尔卑斯山,山高坡陡、岩多路滑;稍不注意,人和战马、战象就会掉进深谷。山民们还经常出其不意地袭击他们。但是,汉尼拔的大军以无比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只用了33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这段艰苦异常的征程,到达意大利北部平原。经过一番休整,汉尼拔率领部队攻入波河流域,打败了罗马军队。
第二年6月,汉尼拔采用迂回战术,在意大利中部的特拉西米诺湖畔设下埋伏,把两万多罗马军队引诱到一个三面环山、背后临湖的峡谷中,全部加以歼灭,连罗马军队的统帅弗拉米尼也被打死。这一战,震动了罗马。
为了挽救危局,罗马方面任命了新的统帅费边。费边不敢和汉尼拔正面交锋,只派出小部队去骚扰他的大军,消耗他的兵力,尽量避免决战。可是,很多罗马人对这种打法感到不满,认为这有伤罗马的尊严。有人还给费边取了个绰号,叫“踌躇者”。于是,罗马又派了执政官鲍路斯和瓦罗去接替费边。这两个人倚仗罗马军队在数量上的优势,决定和迦太基人进行决战。战场选择在坎尼(现在意大利奥方托河的人海处附近)。因此这次决战就叫做坎尼战役。
公元216年8月,战幕拉开了。罗马的统帅在坎尼布下一个2公里宽的三线阵式。一、二、三线分别由重甲兵、次重甲兵、轻甲兵共8万人组成。每一线有12个方阵,总共有36个方阵。
每个方阵有180人左右,成为一个作战单位,进攻退守都比希腊方阵更为灵活。三线方阵是全军的主力。在左、右两翼,还配置了6000骑兵,作为掩护。
汉尼拔针对这种阵势,制定了一个简单而大胆的作战计划。他把军队排成半月形,用突出的一面对着罗马人,战斗力比较弱的4万步兵摆在中央,精锐的部队配置在两翼。右翼2000轻骑兵,左翼8000非洲重甲骑兵,还有6000利比亚重甲步兵。
汉尼拔早已预料到罗马人会采用中央突破的进攻战术。平日练兵的时候,他就注意训练军队善于对付这种战术。所以在实战中,迦太基军队能够很沉着地迎击罗马军队的进攻。
经过轻骑兵试探性的攻击,迦太基两翼骑兵向罗马阵地两翼猛扑过去,很快将罗马骑兵击溃。罗马军队失去了两翼掩护,指挥官瓦罗赶紧命令全军,集中兵力向迦太基军队中央猛攻。迦太基步兵往后移动,可是两翼的骑兵坚守阵地,没有后撤,这就使半月形的阵势渐渐反过来,形成了一个口袋形的包围圈。到了这个时候,汉尼拔命令两翼骑兵迅速向罗马军团后方包抄,中央部分的步兵停止后退,转入反攻。这样一来,就使罗马军队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地。方阵被打乱了,几万人被堵截在一个狭小的空地上,人马拥挤不堪,发挥不出战斗力。经过12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包围圈越缩越小。罗马军队有4.8万人被打死,1万人被俘1.4万人从迦太基中央阵地与两翼之间的空隙中逃走。汉尼拔只损失了大约6000人。
汉尼拔在坎尼战役获得胜利的原因,首先是他充分发挥了骑兵的作用,增强了部队的进攻力量;其次是他把罗马人数众多的军队逼压在狭小的阵地上,使他们的方阵无法充分展开,失去了机动作战的能力。坎尼战役在军事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打破了兵力少的一方不能围歼兵力多的一方的传统看法。
汉尼拔在意大利虽然接连打了几个大胜仗,可是他也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困难:孤军深入敌境,兵源和粮食都得不到及时和充足的补充。罗马方面尽管连遭失败,但是它的军队没有脱离本土,不仅兵力能不断得到补充,而且随时可以截断汉尼拔的供应线。公元前204年,罗马军队在西庇阿统率下,乘迦太基本土空虚,干脆撇下汉尼拔,直接进攻迦太基本土。汉尼拔急忙把军队调回。公元前202年,两军在迦太基西南的扎马城附近进行了最后一战。在西北非的努米底亚国王派来的骑兵支援下,罗马人打败了汉尼拔的大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公元前201年结束了第二次布匿战争。迦太基被迫签订和约。根据和约,迦太基除了赔款和交出海军,还放弃了非洲以外的全部属地。这个和约使罗马取得了在西地中海的霸权。
52年以后,罗马深怕迦太基又恢复过来,借口迦太基没有遵守和约,蛮横地发动了第三次布匿战争,再次进攻迦太基本土。
迦太基人极端痛恨罗马人的不义,全部居民都动员起来,还解放了奴隶,举国上下作了充分的准备,决心长期抵抗。从公元前149年到公元前147年整整两年,罗马军队花了很大力量,都没有取得什么进展。到第三年,只是由于迦太基城中发生饥荒和疾病,罗马人才得以破城而入。可是迦太基人仍然宁死不屈,有8.5万人英勇战死。剩下的5万多老弱妇孺,被卖作奴隶。城里所有的财物被罗马人劫掠一空,房屋被放火焚毁,一座繁荣的城市完全被夷为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