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帝国的困局(十一):走向战争

  林则徐用强硬手段表明了他的态度,他向澳门的葡萄牙当局不断施加压力,迫使葡萄牙当局在8月25日将义律和英国商人们驱逐出澳门,英国人只好在一段时间内住宿在船上。林则徐还下令将16名依然被扣押在商馆的贩卖鸦片的外商永久驱逐出境,在把英国人逼得走投无路的同时,他还向沿海民众发出布告,鼓励他们不给英国人提供食物和饮水,同时在沿海的水井里投毒,防止英国人取水。这些举措在外国人眼里无异于宣战,但是对于当时事态发展来说,如果想让英国人屈服于中国的法律,这些举措无可指责。

  在等待本国做出战争决定之前,义律也没有放弃寻求武装支持的努力,他给英属印度海军司令去信,要求派战舰来中国海域对他进行保护,很快一艘叫窝拉疑号的战舰来到了。凭借着武装力量的增强,义律的态度也开始强硬了。9月4日义律向九龙村民索要食物遭到拒绝之后,和清朝水师发生了武装冲突。有人把这次九龙海战视为鸦片战争的开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英国商人开始坐不住了,看到美国商人几乎包揽了全部的贸易,他们开始眼红,对义律怂恿英国商人拒绝签署永不携带鸦片来中国的保证书的政策感到不满。11月4日,一艘英国商船不顾义律的阻拦,试图开往中国港口签署保证书,结果义律恼羞成怒的指挥战舰,对这艘商船发动攻击,这艘商船得到了清朝水师的保护,双方又一场海战,这就是著名的“穿鼻海战”。

  在与英国不断发生摩擦的同时,林则徐也没忘记信息上的收集,命令幕僚们寻找通晓外语的翻译,将澳门出版的外文报纸翻译成中文,这种行为在当时的清朝官员中是为人所不齿的。这也正是林则徐极为可贵的地方。

  道光皇帝渐渐失去了耐心,他对禁绝鸦片贸易可能遇到的困难思想上还准备的不足,更不明白英国人为什么频频挑起事端,于是道光皇帝下令断绝中英之间的所有贸易,无论合法非法。这种态度也是因为道光皇帝可能想在日后采取对英国人“法外开恩”的姿态上,重新对鸦片贸易眼睁眼闭,表明“天朝上国”的大度。

  虎门销烟和义律被困在海上的消息传到了英国,自由党群情激愤,大声喧嚷入侵中国,他们对于这种破坏自由贸易的行为是无法容忍的,况且对于中国只开放广州作为通商口岸这一事实十分不满,他们觉得早就应该有所改变了。当时的英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是一个坚定的主战派,在外交大臣的任上,他鼓吹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在20年之后,当他担任英国首相的时候,又联合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维多利亚女王的时代,日不落帝国的自由贸易原则是不可触犯的,即使这种贸易是不道德的。

  英国人的想法就是这样,用侵略者的眼光,是看不到问题的真相的,即使保守党在英国国内也提醒民众注意鸦片贸易是不道德的。作为在野党,他们向自由党发出了猛烈的抨击,对华宣战的议案在英国下议院激起了一场风暴似的辩论,最后以9票的多数票通过。其实保守党并不是在考虑什么鸦片贸易的道德因素,他们只是把这作为一种政治斗争的手段。如果他们是执政党,也是会发动鸦片战争的。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