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西游记
- 2016-07-22 11:40
- 中国历史故事大全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唐僧取经的故事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唐僧和弟子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回真经。其中曲折离奇的冒险,生动有趣的经历,不知吸引过多少人。这么优美动人的故事,并非完全出自杜撰,而实有其人其事,并且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影响深远。
故事发生于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时期之一的唐朝初年。唐僧俗姓陈,生于隋朝(公元604年),十三岁出家当了和尚,法名玄奘。玄奘从小勤奋好学,为钻研佛经,他周游了四川、湖北、河南、陕西各地,求教于著名高僧。当时佛教流派繁多,佛经译文错误百出,高僧解释往往互有矛盾。钻研愈深,问题愈多。为解决疑难,弘扬佛教,玄奘决定亲自到佛教发源地天竺(今印度半岛)求取真经。一去就是十八年。
历尽磨难到西天
唐朝初年,政府不许民间百姓私自出关,玄奘只好夹在西域商人中混出玉门关,单人匹马踏上西行的征途。那一年,玄奘二十八岁。
西出玉门关,便是一望无际的大沙漠,有八百多里长,又称八百里流沙,在《西游记》中,就演变成了八百里流沙河。大沙漠白天“热风如火”,晚上又“寒风如刀”,气候变化无常。茫茫黄沙中,上不见飞鸟,下不见走兽,地上连小草也不见一根。玄奘孤身一人,只有一堆堆白骨和驼马粪当路标,引导方向。玄奘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将盛清水的皮袋弄翻在地。怎么办?回去取水吗?不能,玄奘发誓:宁可西进而死,决不东归而生,不到天竺,誓不回头。在滴水不进的困难情况下,他又走了四夜五天,口干唇焦,终于晕倒在沙漠之中了。幸好,那里已离水草地不远,到了夜半,凉风习习,把昏迷中的玄奘吹醒过来。狠毒的老马驮着他找到水源,脱离了险境。玄奘西行到高昌(今吐鲁番东约二十公里),得到了信仰佛教的高昌王的热情支持。高昌王赠给他许多金银衣物,配备了五十多名向导和随从,写了二十四封给沿途各国君主的信,请他们多多关照玄奘。但是,路途仍旧艰苦。玄奘一行来到了终年积雪的凌山(今天山山脉的穆素尔岭),山高七千公尺,山上有千年不化的冰河,狂风暴雪袭来,飞砂走石,往往把人埋没、砸死,或者冻死。玄奘一行人在冰雪封盖的大山中挣扎了七天,随行人员冻死了十之三四。
经过一年的跋山涉水,玄奘一行在第二年夏天进入天竺境内。那时印度半岛上有七十多个国家。628年到631年间玄奘游历了北印度的二十多个国家,访问佛教圣地,学习梵文。631年年底,玄奘来到了摩揭陀国的那兰陀寺。
唐僧讲经震天竺
那兰陀寺是天竺佛教最高学府,有僧徒一万多人,其中还有许多精通医药、天文等各种知识的高僧。那兰陀寺主持戒贤法师为天竺佛学权威,一代高僧。玄奘来到寺院的那一天,寺院听说东土大唐的高僧来了,组织了一千多人的欢迎队伍,人人手持燃香、鲜花,夹道相迎。玄奘恭敬地参见了戒贤,并拜他为师。此时戒贤法师已经一百多岁,早已不再讲学,为了表示对远道而来的大唐高僧的友好情谊,破例为玄奘讲学十五个月,寺院也以最高规格接待玄奘。玄奘在那兰陀寺学习五年,听高僧讲解经义,遍览寺院藏经,在佛法方面日益精进,逐渐成为闻名天竺的第一流佛教学者。
玄奘并没有骄傲自满,他接下来又漫游印度东部、南部、西部各处,巡游圣迹,访求名师。两年多以后重返那兰陀寺。戒贤法师请他在寺内讲经。
七世纪的时候,天竺戒日王朝盛极一时,戒日王是天竺威望最高的国王,他在都城曲女城举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学术辩论会。642年12月,辩论大会开始。到会的有天竺十八个国王、三千名深通经义的高僧,还有那兰陀寺僧徒一千人、婆罗门教和其他各界人士二千多,再加上随从人员,总计不下万人。赴会时,有的乘象,有的坐车,有的步行,浩浩荡荡,数十里不绝,真是盛况空前。
玄奘被邀请担任论主,也就是主讲人。他在会上宣读了他以梵文写作的论文,大家都被玄奘精辟的论述惊服了。十八天的会期,没有一个人驳倒他的论点。大会结束的那天,戒日王送给他金钱一万,银钱三万,僧衣一百领。按照当地风俗,戒日王请玄奘坐上一头装饰华丽的大象,绕场一周,两旁贵臣护卫,群众欢呼雀跃,学有所成的玄奘受到了天竺人最崇高的称颂和尊敬。
玄奘西游归东土
曲女城大会后,玄奘怀念祖国的心情越来越迫切。戒日王和各国国王以及广大僧俗人民再三挽留。鸠摩罗国王甚至表示只要他肯留下来,要为他建立一百所寺院。无奈玄奘决心已定,佛法既成,自然应当重回东土。次年春天,西游十七年之久的玄奘辞别戒日王和天竺高僧,满载着天竺人民给予的友谊、荣誉和六百五十七卷佛经,启程回国。
两年后,玄奘回到唐都长安。当这位不远万里、不辞艰辛赴西天佛国求取真经的大师回到长安的时候,僧俗百姓都在兴奋地传递着这个消息,整个长安城为之轰动。玄奘把带回来的佛经佛像陈列在长安城朱雀街南端,请大家参观。前来观看的百姓人山人海,从朱雀大街到玄奘所住的弘福寺,排成了几十里长的队伍,焚香散花,鼓乐喧天,好不热闹。
唐太宗听说玄奘自天竺求经归来,龙颜大悦,就在洛阳召见他。玄奘向天子讲述一路上的见闻,天子听得津津有味,要求他把旅途见闻写下来。玄奘领命著书,书成之后,定名《大唐西域记》。这一部书记述了玄奘沿途游历的一百一十个国家和途中听到的二十八个国家的山川、城邑、物产、风俗。此书后来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广泛流传,成为今天研究亚洲次大陆以及中亚古代历史地理的主要资料。
玄奘自洛阳回到长安,即开始组织各地高僧,着手翻译佛经。长安大慈恩寺内翻经院是专供他们翻译佛经的场所,经卷收藏在玄奘亲自设计修建的大雁塔里。大雁塔至今还屹立在西安城南,成为古都长安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为翻译佛经,玄奘常“三更暂眠,五更又起”,夜以继日地工作了十九年,译出佛经七十四部、一千三百多卷。664年2月,玄奘病逝于长安玉华宫内。一千多年后,天竺佛教逐渐式微,很多佛经失散,玄奘的译本就成为研究天竺佛教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