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战争史上动物“助战”趣闻

  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有许多关于 “动物助战”的事例。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国家利用一些动物的特性,在研究、训练动物兵,以适应越来越复杂的现代战争。现将历史上的一些动物助战的几则事例作简音介绍,以飨读者。

  火牛阵大破燕军

  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率领秦、楚、燕、赵、魏五国士兵攻打齐国,势如破竹,接连攻下70多座城池,齐国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城,危在旦夕。即墨城守将田单,足智多谋,他先用计离间燕王,逼走乐毅,然后伺机反攻。他收集了全城1000多头牛,在每头牛身上都披以赤色丝绸,上面画着五彩龙纹;牛角上缚有锋利的尖刀,牛尾上捆着浸满油脂的芦苇。再挑5000名身强力壮的士兵组成一支敢死队,装扮成神仙鬼怪模样。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打开洞门,点燃牛尾上的芦苇,牛群受惊冲出,奔向燕军阵地。1000多头被火灼痛的牛群在敌营中疯狂乱撞,敌军非死即伤。5000名“神怪”也奋勇冲杀,燕军被吓得魂飞魄散,慌忙逃跑。田单乘胜率兵追击,收复了全部失地。

  蜜蜂攻城打头阵

  公元11世纪,英国军队在奉命攻打耶路撒冷古城圣让达克时,曾使用蜜蜂来打“头阵”,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当时,英军连着攻了几天都失败了,主帅急得心里像着了火似的。吃完午饭,他走出营帐,苦苦思考对策。突然,他看见田野上一群蜜蜂在飞舞,紧锁的眉头不禁松开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中形成。

  第二天,攻城又开始了。城头的士兵严阵以待,可令他们不解的是这些英国兵一反常态,不搭云梯,却在匆忙地搬箱子。 正当他们纳闷时,几个英国兵突然搬着箱子冲到城下,一抡胳膊,箱子朝城里飞去。护城兵更发懵了,弄不清对方想干什么。箱子破了,里面飞出无数只蜜蜂,见人就蜇。顿时人群中一片混乱,尖叫声不断。一箱箱蜜蜂接二连三地被扔进了守城士兵中间,他们也顾不上守城了,四处扑打着,可一切都无济于事。英国兵见时机已到,迅速戴起手套和防护面具,架起云梯开始攻城,守城兵应接不及,根本无法抵抗。城墙上杀声震天,守城兵纷纷溃退。

  就这样,英国兵成功占领了圣让达克城。小小的蜜蜂竟然成了“破城英雄”,如果圣让达克城的主帅知道自己栽在蜜蜂的手下,该作何感想呢?

  充当侦察兵的鸡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防化专家发现鸡对毒剂非常敏感,当有微量毒剂分子存在的情况下,鸡会有明显反应。因此军事家们利用鸡的这一特性把它带到了战场。

  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虽然装备了大量高科技现代化的化学探测和报警器材,但还是借鉴鸡对有害气体比人和其它小动物敏感的特性,征集了大量活鸡“充军”。它们的主要任务是充当“防化侦察兵”。试验证明,鸡对速杀性神经毒剂的敏感性比人灵敏得多。当小鸡中毒死时,士兵可迅速采取防护措施,以免遭毒剂的伤害。这样的举措可有效地帮助化学探测和报警器材及时准确地发出“化学袭击警报”,并校准现代仪器可能出现的误报。

  蛤蟆阵大显神威

  夏天的傍晚,当成群的蛤蟆聚集在沁河岸边“呱呱”乱叫的时候,人们还免不了有点讨厌它。可是,就是这些喧闹不休的小东西,在抗战时期沁源军民围困日寇的战斗中却成了一支“特种兵”。1943年的夏天,被我军民长期围困、饿坏了肚皮的交口据点之敌,从沁源县城拉来了一汽车镰刀和麻袋,他们要动手抢麦子。怎样才能拖住敌人,保卫我根据地人民抢收夏粮呢?在作坪村召开的二区轮战队和八路军联席会议上,根据陈赓司令员“置敌于疲惫不堪”的指示,大家研究让蛤蟆出阵。

  在敌人将要出发抢粮的前一天晚上,他们刚刚入睡就被据点周围的“呱呱”叫声给吵醒了。鬼子无奈,用机枪步枪乱打一气。可是,还没钻进被窝,那被枪声吓坏了的蛤蟆清醒过来,更加拚命地叫开了。没办法,鬼子只好又起来打枪……就这样,鬼子休息、蛤蟆叫,蛤蟆休息、鬼子闹。直搅得鬼子一夜不能合眼。第二天,眼看着山下不远的地方老百姓在收麦子,鬼子却困乏得呼呼睡大觉。原来,这就是作坪村民兵和八路军摆的蛤蟆阵。他们捉来一串串蛤蟆,先把胡椒粒塞到蛤蟆喉咙里,再扔到鬼子据点周围,那蛤蟆因受胡椒的刺激,通夜大叫不止,弄得敌人无法入睡。敌人出来捉蛤蟆,民兵就在蛤蟆腿上挂地雷,炸得鬼子连窝都不敢出来了。

  海鸥反潜占先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和德国在大西洋展开了一场潜艇大战。虽然德国潜艇性能优异,非常善于隐蔽自己,但英国人总能及时发现并抢先进行攻击,致使德国潜艇损失惨重。

  原来,早在战争初期,英国的一位名叫托马斯的潜水艇长,便着手研究如何对付德军潜艇的工作。某一天,托马斯少校无意中发现不远处的海面上,漂浮着潜艇里扔出来的剩饭菜,一大群海鸥正在争相觅食。这时,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海中形成了。于是,只要潜艇巡航,托马斯少校便命令士兵不断向海面上施放食物,每次扔放食物,总有大批海鸥在潜艇的海面上争抢食物。时间一长,即使不施放食物,海鸥一发现海水中有潜艇的黑影在移动,也会在海面上尾随盘旋,等待食物。

  起初,托马斯少校的部下并不理解,他们抱怨浪费了大量的食物。但托马斯少校一笑了之,仍然我行我素,尽管他也知道,在战时,食品是非常珍贵的。过了一个多月,德国的潜艇在海上兴风作浪,并向英国潜艇挑战。托马斯少校给士兵们下达了命令:“一旦海面上发现有海鸥集结飞翔,就可断定那儿有德国潜艇,应立即攻击!”

  这时,士兵们才明白了托马斯少校的“苦心”。这样,海鸥成了英军的“反潜雷达”。英军在海鸥的帮助下,击沉了数十艘德军潜艇。

  美国的海豚兵

  海洋里的智慧动物海豚,有着特别发达的定向、定位和感觉器官。美国一直在训练海豚从事军事活动。20世纪60年代,美国海军首次利用海豚寻找标志和教练水雷。美国海军训练的宽吻海豚能将一种金属条同另一种金属条区分开来,海豚根据潜水艇上的金属条,识别是友舰还是敌舰。如果是敌舰,携带水雷的海豚就会向它发动攻击。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海军组成了一支海豚特遣分队,在越南海湾进行秘密军事行动。在驯兽人员的指挥下,海豚在指定海域进行水下搜索工作,一旦发现武装的水下人员,海豚就立即向驯兽员发出信号。这种宽吻海豚的吻部绑上刀子,吻突上还装上一个带有注射针和麻醉液的瓶子。当海豚发现水下间谍时,就拼命游过去,用刀和针进攻,使对方晕迷,再将他推到水面上。

  1973年,美国海军一头代号为“间谍”的海豚,潜游到前苏联的一个海港内,把一台微型探测仪吸附在前苏联的核潜艇底部。几个星期后,海豚又把这个仪表收回来,成功地探测到有关潜艇燃料方面的情报。

  “鲸兵”不辞而别

  冷战时期,美国海军成功驯化了一批鲸鱼,让它们专门执行水下危险任务,如搜寻和回收各种试验发射的鱼雷、导弹、失落的仪器装备以及跟踪潜艇。这些军用鲸鱼在浅海和深海区均能来去自如,其速度不亚于轻型快艇,曾出色地完成了许多艰巨的任务。

  正当美海军为此沾沾自喜的时候,一头“功勋卓着”的鲸鱼在一次演习中,带着身上价值50多万美元的仪器装置突然“不辞而别”。专家们研究后认为,超负荷的演习是这头鲸鱼“开小差”的主要原因。不过,这一事件并没有影响到美海军“军用鲸鱼计划”的实施。

  忠于职守的“鹅兵”

  这个故事发生在1985年联邦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美军基地。当时,驻守于此的美国陆军第32防空指挥部的军械库连续发生了两次手枪被盗事件。正当基地司令官维托?丁?雨果一筹莫展时,他偶尔从电视中看到一则有关英国着名的瓦兰登威士忌酒公司的新闻,说是该公司为防窃想建一支警犬队伍,但既费时又费钱,便喂养了近百只从中国引进的狮头鹅当“警卫”,此后再没有发生过失窃事件。

  雨果派人进行考察后,便决定效仿这家公司的做法,建立了一支由5只“鹅兵 ”组成的“警卫部队”,与执勤士兵共同担负起守卫仓库的任务。结果,军械库再也没有发生过任何失窃事件。于是,雨果决定把“鹅兵”队伍扩大到18只,并推广到整个基地,让它们同士兵一起执行巡逻警卫任务,保护基地的通讯设施和防空大炮。“鹅兵”忠于职守,性格强悍,看见陌生人便紧追不放,可以说是理想的“警卫”。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