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王莽:原来是被黄河淹死的
- 2014-11-18 19:49
- 帝国的黄昏
- 作者:李蒙
- 来源:网络
近来有些史学家颇喜欢做翻案文章,这样的文章做起来,又似乎谁的案都可以翻,包括赵高,包括秦桧……有没有为王莽翻案的?应该也有吧,只是孤陋寡闻的我还没有听说。而我这篇小文一出,有人定要说我在为王莽翻案。我无意翻案,我虽不是史学家,但一不太相信史书,二喜欢追究真相。一个人功是功,过是过,没必要夸大,没必要隐瞒,也没必要故意抹黑。但中国的史家,是没有几个能真正做到秉笔直书的。除了当权者的压力,其实他们自己也有中国人普遍的成王败寇的心理,落井下石的癖好。班固的《汉书》,写王莽写了三卷,笔墨比任何一个西汉的皇帝要多得多,而一味往王莽脸上抹黑的心理,在字里行间是很明显的。王莽不是个善良之辈,但远没有他写的那么凶恶,那么愚蠢。
对王莽,我也想实事求是。王莽和他的新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不是他的改制,而是黄河水灾。
帝位阴影下的家庭悲剧
王莽当上皇帝以后,猜疑心理很重,解除猜疑的惟一办法,就是杀人。首先拿为他篡位立下汗马功劳的甑丰开刀,先是降职使用,再找机会杀了他父子二人,并以此案进行牵连,将国师刘歆的儿子刘芬,还有刘琢、王奇、丰隆等数百人都杀光。杀完了人,还是心神不定,每次外出前,竟然要派人在京城反复搜查,有一次竟大搜5天。
称帝之前,王莽已经杀了两个儿子,老大王宇、老二王获,还剩两个儿子,老三王临、老四王安。王安是个傻子,神志不清,王莽就立老三王临为太子。但王临的儿子王宗,老是和大臣们私下往来走动,嘀嘀咕咕,王莽就怀疑他,派人秘密调查,查出来吓一跳,居然是要谋反。也不知道是怎么查的。王莽怒不可遏,立即赐王宗自尽。他老爹王临也受连累,被废为义阳王,又被赶出京城。傻子王安也不知为啥跟着受连累,被贬为新迁王,赶出京城。
王临被赶走后,给他老妈写信,说皇上对子孙太严酷了,前些年大哥、二哥都在三十岁那年被杀,我估计也活不过三十岁了。正好就在他三十岁那年,王莽查出来一件事,王临在侍奉母亲的时候,和母亲的一个丫头原碧私通,而这个丫头也曾经跟王莽上过床。事情败露后,王莽给王临送去毒药,逼他自杀,又把原碧和审理原碧的官员全部处死,掩人耳目。
王莽的老婆王夫人,大半辈子都让王莽辖制着穿破衣烂衫,这下又死了三个儿子,女儿也是寡妇,怎能不难过。就哭啊哭啊,把眼睛哭瞎了。王莽杀子杀孙,家里愁云惨雾,自己也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王莽改制
现在通行的说法,新朝的灭亡是王莽改制的结果。在我看来,改制削弱了王莽的统治,但远远不到会导致灭亡的程度。王莽改制,原因简单,想法不错,执行很难,结果不好,但并不足以动摇统治。
改制原因:王莽自小读的是儒家经典,他的政治抱负也是儒家的,要缔造一个孔子所说的“大同”社会,“王道乐土”。他认为古代社会中,人人平等,可是到了后来,互相争夺,遂发生不平等现象。富人有很多土地,穷人则一无所有。男子沦为奴隶,女子沦为婢女。幸而仍保持自由,父子夫妇,终年辛苦耕种,却不能吃饱。为了改善这种不公平和铲除造成这种不公平的罪恶,王莽称帝后,就想实施一连串新的社会政策,这就是“改制”的原因。
改制内容:一、土地国有:私人不准买卖,恢复1200年以前已废除了的古代井田制度。八口以下的家庭,耕地不得超过九百亩,超过了的土地,一律没收,或由地主直接分给他的邻居或家属。没有土地的农夫(佃农),由政府分给土地。以一对夫妇一百亩为原则,不满一百亩的,由政府补足。
二、冻结奴隶制度:虽没有马上废止,但禁止所有奴隶婢女继续买卖,以限制奴隶的范围和数目不再扩大,使它最终自然消灭。凡无业游民,每人每年罚布帛一匹,无力缴纳的,由政府强迫他劳役,在劳役期间,由政府供给衣食。
三、改革币制:王莽上台后由中央政府统一发行货币,从前任何富豪都可制造银钱,王莽收回这种授权。他先后五次改变币制,币值越铸越大,钱却越来越轻,政府从中掠夺了大量财富,也对商品交易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四、实行专卖制度:酒专卖,盐专卖,铁器专卖。山上水中的天然资源,都为国家所有,由政府开采。
五、建立贷款制度:人民因祭祀或丧葬的需要,可向政府贷款,不收利息。但为了经营农商事业而贷款,则政府收取纯利十分之一的本息。
六、实行计划经济:由政府控制物价,防止商人操纵市场,以消除贫富不均。粮食布帛之类日用品,在供过于求时,由政府照成本收买。求过于供时,政府即行卖出,以阻止物价上涨。
七、征收所得税:一切工商业,包括渔猎、卜卦、医生、旅馆,以及妇女们家庭养蚕织布,从前都自由经营,现在新政府都课征纯利十分之一的所得税。政府用这项收入作为贷款或平抑物价的资金。
执行很难、结果不好:王莽是忠实的儒家学派之徒,而儒家学派的基本精神是崇古。所以王莽的眼光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他对他诊断出来的社会疾病的治疗,认为只要吃下古老儒书上所用的那些古药,就可痊愈。但实际上是根本行不通的。像土地重新分配,固然很好,可是王莽坚持恢复井田制,却根本做不到。脚步向前走而眼睛向后看,仅这一点,就注定他必然跌倒。
那个时代还没有推动这么庞大改革的技术能力,像贷款利息和所得税,都是“纯利”的十分之一,这涉及到复杂的成本会计,当时恐怕很少有人可以胜任。同时,即令有此人才,王莽更需要一个有组织的干部集团去执行。但他仰仗的却只是行政命令,把所有责任都加到行政官员身上,而行政官员大多数都腐败无耻。
王莽没有办法控制丧失既得利益者的反击。土地国有使地主怨恨,禁止奴隶买卖使奴隶主和奴隶贩子怨恨,强迫劳动使贵族和一些地痞流氓寄生虫怨恨,禁止铸钱使富豪怨恨。这些怨恨容易掩盖因改革而受益者的欢呼和感谢。一遇机会,丧失利益者就向改革反击。
并不足以动摇统治:王莽改制中对经济影响较大的,一是土地制度,二是货币制度。至于专卖制度,西汉时武帝已实行过,东汉后来也有,后来的封建王朝也都实行。贷款制度客观上剥削了农民,但受害更深的还是中小地主。征收所得税也是如此。禁止买卖奴隶,更是于农民没有啥损失。就是土地制度,对于无地的农民来说也没有损失,损失的只是有地的富裕一点的农民(这样的农民叫富农,还是叫地主,也不好说)。而货币制度呢,西汉时农民多是实物交易,基本不用货币,无论怎么改,跟他们也没多大关系。王莽改制实际上触犯的是地主的利益,于农民没多大关系。即使是土地制度和禁止买卖奴隶,实行了几年后王莽也废除了,所以说,仅仅王莽改制是不至于引起农民起义的。
从时间上来看,王莽改制从他登基的第二年(始建国元年,9)就开始了,但直到天凤四年(17)才发生了规模较大的绿林起义,且势力只局限在长江中游一带,闹不出大动静,王莽也并不是太在乎。直到地皇三年(22),山东境内的流民达到几十万人,赤眉军突然壮大,形势才急转直下,下一年赤眉军攻入京城长安,王莽被杀,新朝突然灭亡了。
所以说,改制与灭亡没有必然联系,新朝的猝死另有原因。
黄河大改道
在今天的中国版图上,有一个王莽岭,在山西省陵川县城40公里的古郊乡东部的崇山峻岭中。还有一个王莽峡,在山西省壶关县东南部的太行山大峡谷里,地处晋豫两省交界处。另外,还有好几条王莽河,分布在山西、河南、河北等省境内。
中国古代的帝王上百人,但现在能在地图上留下名字的,除了王莽外,别的我还真没听说,大概是我孤陋寡闻吧。这有点令人奇怪,王莽在历史上是个坏蛋,怎么还用他作地名呢?而且还一岭、一峡、几条河,从山西贯穿到河北,这是为啥?王莽的新朝不过15年,他的名字却被用作地名,用了近2000年,这是为啥?
聪明人也许会想到,应该是王莽当皇帝的时候,这些地方发生了天大的事情,大到2000年后的子孙们都有印象。什么大事呢?黄河改道,发大水。
据《水经注》记载,王莽河原来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条黄河故道。从周定王五年(前602年)起,至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612年间,黄河在这里流淌。从顿丘(今河南滑县)东北的长寿津开始至章武(今河北黄骅)的漂榆邑入海。而王莽时,黄河改道,从漯水东去,由千乘入海。从此濮阳至东光的河道,变成了枯河。南皮、沧州、黄骅间的河道,仍有清河、漳河流经这里。王莽河,是指已经干枯了的这一段河流。
黄河在历史上一共有九次大改道,第一次是在春秋时周定王五年(前602),第二次就是王莽新朝的始建国三年(11),黄河在魏郡(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决口改道,从前述的王莽河故道,改为走今天的濮阳南、范县北、阳谷西、莘县东,在平东、禹城西、平原东、临邑北、商河南、滨州北、利津南而入渤海。该河道保持了800余年,至北宋景祐元年(1034)再次改道。
这一次的黄河水灾,其泛滥之迅猛,冲毁之严重,受灾的地域之广,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它给予王莽政权最致命的一击。冲决的黄河水所到之处,产生大量的灾民。灾民逃荒到外地,就成了流民。流民没有饭吃,饿得受不了,就成了饥民。饥民为了填饱肚子,就要造反起事,就成了“暴民”。暴民越来越多,就成了起义军。
这场大水给当时的人们留下了异常难以磨灭的印象,以致王莽的名字被用作地名,一直用到今天。王莽新朝的农民起义军,几乎全是因黄河水灾起义的,黄河真正要了王莽的命。
班固在《汉书》上说,黄河流经王莽的出生地元城,王莽害怕他家的祖坟被河水冲毁,就不去堵决口,任其泛滥,这样才造成了水灾。其实这又是班固在故意让王莽背黑锅,直到清朝光绪年间的黄河决口改道,政府也毫无办法,基本上放任自流,说明当时的科技水平也填堵不了决口,何况近2000年前的王莽?班固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灾民起义
天凤四年(17),王匡、王凤等人以绿林山(今湖北当阳)为根据地,举行起义,队伍发展到七八千人。他们显然不是当地人,而是从黄河流域逃荒来的灾民。地皇二年(21),起义军打败官军二万多人,攻占竟陵(今湖北天门),横扫云杜、安陆(今湖北安陆一带),队伍发展到数万人。
天凤五年(18年),山东又有灾民起义,首领是琅邪(今山东琅邪)人樊崇,一年间发展到一万余人,第二年就有数万人,他们的首领多不识字,所以在军队中不用文书、旌旗、号令等等,而是以口头传达命令。在和王莽军队作战时,为了识别敌我,就染红了自己的眉毛,被称为“赤眉军”。这点不识字的人马,是很难与政府的正规军对抗的。直到地皇三年(22),黄河连年水灾使从河北进入山东的灾民达到几十万人,赤眉军突然壮大,王莽才吃不消了。
在今河北省全境和山东北部,也就是当时的“黄泛区”,有起义军数十支,大者数十万人,小者数万人,总共约有百余万人,各立名号,不相统属。其中最著名的有铜马、城头子路等部,声势浩大。这也反映出黄河水灾造成的灾情之重,这些起义军后来被各地地主阶级利用,成为灭亡新朝的主要力量。
地皇四年(23),王莽军队与各路起义军在昆阳(今河南叶县)决战,莽军大败,这场决战注定了新朝的灭亡。
“哭天”抹泪没啥用
除了改制和黄河大水外,如果还要找王莽的灭亡原因,可能是他发动了对高丽和匈奴的战争,使北方边境一改自汉宣帝以来的和平繁荣景象,变得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而在个人的迷信和享乐方面,他也有些表现。
王莽是个很迷信天命的人,登基之后,他就宣布自己是黄帝、虞舜的后代,还依《周礼》、《王制》大改官名、爵名、地名,有的地方一年改名五次,当地人都闹不清当地叫什么名字,下诏书时还得附上原名。他造了九庙,黄帝庙高十七丈,耗费不小。他托言古时皇帝曾纳一百二十女送给神仙,派遣官员去采选民间美女,送进后宫,最后自己接收下来,供自己淫乐。除这些外,没再做多少特别坏的事。
昆阳大败之后,王莽眼看王朝朝不保夕,只好极其可笑地求助于天。他命令太学生和老百姓每天早晚两次都到长安南郊去替他哭天,凡是哭得悲伤并能诵读他的《告天策文》的就给官做,以致几天之内有5000多人因为“哭功”被封了官,他自己更是哭得昏死过去。
除了悲,他又想到了“喜”,就像人得了病利用结婚来“冲喜”一样,他想用皇帝结婚来给国家“冲喜”,就忙着结了好几次婚。为了让老天爷觉得自己年轻,他还染黑了头发胡须,开了美发的先河。
这些愚蠢举动当然是没用的,地皇四年(23)九月,起义军攻入长安,打进皇宫,王莽被商人杜吴刺死,结束了他极为复杂的一生。
王莽做的好事
史学界通常都认为王莽是“乱臣贼子”,是个大坏蛋,前面我已有反驳。就算是坏蛋,坏蛋也不见得不做好事,只是王莽做的好事,现在很少有人提及罢了。
未当皇帝前,西汉元始五年(5),王莽就古典经籍、语文学和其他题目召开会议,其重要性完全可以与甘露三年(前51)的石渠阁讨论和东汉建初四年(79)的白虎观讨论相媲美。王莽曾有编定古代典籍的宏大计划,但历史没有给他足够的时间。
当皇帝后,天凤三年(16),王莽命太医解剖一个被处决的人,以便研究他的内脏和动脉并找出治疗疾病的方法,开了古代解剖学的先河。这件事后来也被班固在《汉书》里口诛笔伐,结果反而为王莽记载下了一大功绩。
天凤六年(19),王莽召集骁勇善战的人,其中一人曾造了两翼,飞行了数百步才落地。据推测他是从御用庭园中一座高达数百米的塔上起飞的。王莽对古代科学的发展,是做了一定贡献的。他也很关心天文历法工作,如果历史给他时间,他肯定要搞出一部较前代科学的历法来。
虚待斋曰
王莽这个人是很难评价的,看班固的《汉书》,在篡位前,他是个大野心家,大阴谋家,非常有权谋,特别善伪装,是个诡计多端的老狐狸;而在篡位后,他是个大笨蛋,大傻瓜,有时还像个疯子,不知道前半辈子的权谋手段都到哪里去了。想真正了解王莽,班固也许还不如那条若隐若现的“王莽河”可信。
可以说,如果没有那场千年不遇的黄河大水,王莽的新朝会延续下去,也许比东汉都要长。相信天命的王莽,偏偏是被老天击垮的,这也算是莫大的讽刺吧。
在中国历代皇帝中,王莽是很有学问的大儒,这一点是他最独特之处。他为中国文化做了不少开创性工作。
但王莽决不是个书呆子,书呆子是当不了皇帝的。只是他有他的迂腐之处,在改制的时候体现得很明显。
王莽对自己的儿子、孙子,是够残忍的,他也杀了不少大臣,但他决不是一个残暴的皇帝。班固拼命想把他写得残暴,却找不出多少史实,就很说明问题。
他的改制,并未导致天下大乱,乱的了下的,是黄河水灾。千年一遇的水灾,让王莽赶上了,他够倒霉的。
王莽被随后的东汉史家,塑造成了典型的“乱臣贼子”,又延续两千年,是很不公平的。同是外戚篡位的杨坚,现在被捧得高高,而王莽却被骂得很惨,这不公平。
如果让我评价王莽,我认为,他是一个精通儒学的大学问家,是一个善于政治权术的人,是一个为了政治前途不惜牺牲亲人生命的人,但不是一个荒淫暴虐的人。他是个改革家,但他的改革缺乏现实基础,都是从书本上来,所以注定是要失败的。他不是不懂政治,但缺乏敏锐判断政治形势和掌握大局的能力。另外,他真的是一点都不懂军事。他是个不太走运的皇帝,同时,他受汉代儒学“天人感应”的影响很深,是个迷信天命而不太看得清政治现实的人。他是被黄河淹死的,也是个跳进黄河都洗不清的“乱臣贼子”,因为他灭亡了西汉,而取代他的东汉又视西汉为正统,自然要不遗余力地把他贬为乱臣贼子。
王莽从孤儿到皇帝,从皇帝到历史罪人,这样的人生轨迹,真是非常奇特。如果有人把他的一生拍成电视剧,如果那个导演是一流水平,编剧也是一流水平,那一定会比《雍正王朝》好看。